指数,从指数的定义上看,广义的讲,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的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对比指数,把任意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进行比较。
‘’进出口对比指数体系‘’进出口对比指数体系选取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这一视角,以进出口产值、数量和价格数据为基础,用横向对比的方法设计指数作为科学分析新手段,建立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绩效)实测评价标准。研究表明,进出口对比指数体系及其分析方法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具有普遍适用性。1
基本原理进出口对比指数是根据统计指数原理,研究和参考多类相关指数的编制方法和经验取得的最新成果。该指数体系选取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这一视角,以特定产业为评价对象,采用商品进出口量和价格两方面数据设计对比指数作为科学分析新手段,建立了特定产业对外竞争力变化的客观评价标准,对一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生产制造优势主要包含劳动力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生产资料成本、产业扶持政策、环保政策及汇率、利率等方面因素。生产制造优势的最终体现是产品成本优势,是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动因,也是影响贸易平衡的重要因素。出口商品数量则是生产制造优势的外在显示指标。因此,通过对一国特定产业商品的进出口量和价格的数据对比分析能够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该产业国际竞争力全貌。1
指数体系进出口对比指数体系分别从价格、数量和产值三个方面分别构建:
(1)进出口价格对比指数KXMP
海关可以统计出各类产品的进出口总额、数量两类指标,按照海关提供的月度或季度数据,我们可以选定代表某产业(如电子元器件)的j类主要产品,应用市场均衡价格理论设计进出口价格指数。为了消除不同类别产品计量单位不统一的影响,先确认进出口分类价格对比指数KXMP:
式中:ΣpxiQxi,ΣpMiQmi分别表示被调查样本中,某一类电子元器件 ( 如电容器 ) 进口额、出口额、进口数量和出口数量。
表示全部类别产品进出口值之和。KXMp指标大于100时,表明进口产品整体价格高于出口产品的价格,对于同一类产品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进口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有技术竞争优势,反之为劣势。当该指数等于100时,表示国内外产品整体价格水平趋于均衡,双方产品的技术发展竞争力相当。
(2)同理,设置进出口数量对比指数KXMa。
(3)进出口价值对比指数KXMv——国际竞争力指数Ci
选取同样的j类该产业主要产品,以其进出口总金额进行对比,进出口价值对比指数反映进出口产品价值的相对变化情况。该指数分子、分母分别表示海关统计的j类产品进口值和出口值,如果大于100,则表示进口产品的价值高于出口价值(贸易逆差),反之则相反。按照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理论,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为:
国际竞争力=竞争资产×竞争过程
这里的竞争资产是指自然资源、土地、人口规模等继承的资产。所谓竞争过程是指一国创造增加值的过程,即把资产转化为增加值的能力。
与此天然吻合的是,根据进出口对比指数体系设计理论,进出口数量对比指数通过生产制造量的对比态势,体现一国在生产制造要素方面(如制造成本)的优劣状况,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产业发展和贸易往来最原始和基本的依托—即竞争资产的属性和效能。同样,进出口价格对比指数反映了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劣态势,也即是反映了一国利用资产创造增加值的能力大小,与竞争过程相对应。由此,若KXMp为进出口价格对比指数,KXMa为进出口数量对比指数,根据分析及KXMp、KXMa定义,得出基于进出口对比指数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指数。
用100/KXMa表示资产竞争力(输出数量的能力)强弱指标,100/KXMp表示过程竞争力(输出价格的能力)强弱指标。1
‘’源-汇‘’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识别方法以非点源污染作为研究的典型生态过程,通过分析不同景观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在非点源污染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借用洛伦兹曲线的理论,从距离、相对高度和坡度三个方面建立了不受尺度限制的景观格局评价模型 ——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该指数可以较好地将具有面状特性的景观格局与点状监测数据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使定量研究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成为可能。该评价模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不受空间尺度的限制,具有跨尺度的功能;适宜于环境背景(降雨和土壤等)相似的地区;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具有相对比较意义,其值越大,表示该类景观空间格局对流域出口监测点的贡献越大,反之越小;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不能用来预测流域出口监测点非点源污染或水土流失的值,但是可以通过比较计 算不同流域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来判断流域发生养分(水土)流失的危险性。2
跨尺度景观空间分布格局识别方法由于可以 获得的数据只有流域出水口一个值,如何将流域的景 观格局与非点源污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困难,但又十分重要。提出了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源‘’‘’汇‘’景观空间对比)指数,作为定量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方法。
( 1) 理论基础:如果要描述源/汇景观单元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非点源污染的关系,可以从3个方 面进行刻画,即景观单元相对于流域出口(监测点)的‘’距离‘’、‘’相对高度‘’和‘’坡度‘’。一般认为,‘’源‘’景观相对于监测点的 距离越近,那 么它可能对该监测点的贡献越大,反之它对监测点的贡献越小;相对于监测点的‘’高度‘’越小,它对监测点的贡献越大,相反越小;然而对于‘’坡度‘’来说,‘’源‘’景观单元分布的地区坡度越小,养分发生流失的危险性越小,那么它对监测点的贡献相对较小,反之其贡献越大。但对于‘’汇‘’景观类型来说,其对监测点所起的作用恰恰与‘’源‘’景观相反。
( 2) 洛伦兹曲线及其应用:以景观空间距离对比指数为例,如果曲线呈凸型并且趋近于A点,那么表示该景观类型在空间上更靠近流域出口(监测点),那么它对流域出口点的作用相应较大,此时该曲线与直线OC、CB组成的不规则三边形的面积也较大;当曲线呈凹形并趋近于C点时,则表示该景观类型主要分布于远离流域出口的地方,它对监测点的作用相对较小,此时该曲线与直线OC、CB组成的不规则三边形的面积也较小。对于任何一个流域,均可以得到一个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距离指数、相对高度指数和坡度指数。由于考虑了监测点的位置,可以将这些指 数和监测点的径流、泥沙和非点源污染物的监测值联系在一起,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中,LCI为相对于流域出口监测点位置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距离、相对高度和坡度),SODBC 、SOFBC分别表示由‘’源‘’、‘’汇‘’景观面积累积曲线组成的不规则三边形面积。与曲线OFB相比,曲线ODB显示的景观类型在距离上更靠近流域出口监测点的位置,分布在坡位相对较低和坡度平缓的地方。
( 3) 不同景观类型贡献的确定:针对非点源污染,在计算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时,‘’源‘’景观对非点源污染的贡献主要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选择农田作为参照景观类型,其他景观类型与农田相比,根据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来确定不同‘’源‘’景观类型的权重;但对于‘’汇‘’景观类型来说,可以选择有林地作为参照景观,其他‘’汇‘’景观类型与之相比较,根据他们在截留非点源污染物方面的作用来确定不同景观类型的权重。
( 4) 景观空间格局贡献的确定:利用公式计算出的景观空间对比指数,并不能真正反映他们对生态过程的贡献,因为这里忽略了‘’源‘’‘’汇‘’景观类型在流域中的比例。对于‘’源‘’‘’汇‘’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完全一致的两个流域,如果‘’源‘’‘’汇‘’景观分布的比例不同,那么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量差异较大。
当LCI的值为0时,表示‘’源‘’‘’汇‘’景观在流域尺度上处于均匀分布状态,这种格局对非点源污染的贡献在流域尺度上相平衡;当LCI的值大于0时,表明流域内‘’源‘’景观对监测点的贡献要大于‘’汇‘’景观,该流域可能会有更多的非点源污染物输出;当LCI的值小于0时,表明‘’汇‘’景观对流域出口监测点的贡献要大于‘’源‘’景观,该流域输出的污染物应该相对较少。在理论上,LCI的值越大,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应该越多,反之越少(坡度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的含义正好相反)。2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的生态学意义( 1) 生态过程主导性:将具有空间属性的景观格局,通过比较各类景观类型对研究目标的贡献,获得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可以较好地将景观空间分布格局与监测点的数据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这种景观格局评价方法是针对某一具体生态过程,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对于不同的生态过程,评价模型的参数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2) 跨尺度性:提出的(‘’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不会受到尺度变化的影 响,具有跨尺度的功能,但一般适合于流域或集水区范围。因为对于不同的流域或集水区,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均是相对于流域(集水区)出口的监测点,计算出来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表示该流域(集水区)景观格局对流域出口(监测点)的影响。
( 3) 研究结果的相对性:提出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是一个相对值。对于环境背景相似的流域,景观空间对比指数越大,流域出口监测点的非点源污染物的浓度(或径流、泥沙值)应该越大,相反,非点源污染物的浓度(或径流、泥沙值)越小(坡度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的含义正好相反)。对于环境背景差异较大的流域,计算出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不具备可比性。如果需要进行比较研究,必须对其他环境因子进行相应的处理,再计算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 4) 应用领域:由于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反映的是‘’源‘’‘’汇‘’在空间上分布的相对性,计算出的指数越大,意味着这种流域(集水区)发水水土(养分)流失的危险性越大(坡度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的含义正好相反),因此,该方法在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危险性评价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其结果可以用于区域景观生态规划。
( 5) 评价模型的局限性:由于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没有考虑影响非点源污染形成的其他因子,如降雨、土壤等,因此该评价模型更适合于土壤和降雨条件比较相似的地区,对于降雨条件和土壤性质差异较大的地区,在利用该方法进行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时,应该作相应的技术处理,如对降雨和土壤的空间变异进行适当的权重赋值。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沛 - 副教授、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