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布尔姆定律,英文为Abrams' law,又称艾布拉姆斯定律,即为著名的“水灰比定律”。1918年,由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 PCA ) 创建初期的混凝土专家阿伯拉姆氏(Abrams)提出的。基本内容为:“在一定的材料和试验条件下, 只要混凝土混合物是塑性的, 混凝土的强度则取决于拌和水的数量。”12
简介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主要材料组成,材料用量之间存在着三个主要技术参数,即水灰比(W/C)、砂率和单位用水量。水灰比(W/C)是指单位混凝土拌合物中,水与水泥的重量之比。它对塑性混凝土强度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一著名的水灰比定律是由美国混凝土专家艾布拉姆斯(D.A.Dabrams)提出来的,他提出:在其他材料给定的情况下,塑性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拌合水的用量,即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1。
发展1934年波特兰水泥协会重申水灰比定律应是:“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集料品质和配合比不变时,塑性混凝土的强度与其它性质,都可由水灰比决定”。而后又将水灰比值从体积比改为重量比。3
主要评价尽管如此,在实际应用中,阿伯拉姆氏的水灰比定律提出以后,还是比水泥空隙学说能为较多的人所接受。这既非阿伯拉姆氏的侥幸,也非当年确有国际学术交流隔阂,识传送迟缓等客观情况。现在看来,要还是个“适应技术”的问题,这可从大量有关资料的查考中,见不少的端倪。
严格地说,阿伯拉姆氏的水灰比定提出时,已有足够多的实验数据,并制成系统的曲线,导出可以定量的公式,但与其它自然科学一般的定律比较,容易发现它的破绽,似乎还不足以达到称之为定律的程度。比如,当时阿伯拉姆氏认为混凝土强度与集料的粒径和用量都无关系,只有当集料的性质影响到混凝土的需水量时,才能间接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后来有人就从这一点出发,指出在水灰比定律中过于简化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各项因素的关系,特别是忽视了集料的作用。
其实,对水灰比定律提出的种种指责,都还没有从根本上撼动这个定律在实用中的地位。但看水灰比定律的形成过程:阿伯拉姆氏是为混凝土配合设计的要而提出来的,有人评论当时阿伯拉姆氏对混凝土技术一举作出三大贡献,一是水灰比定律,二是细度模数配合设计法,三是坍落度试验法;但是比较成功的只有两个半。其中水灰比定律和坍落度试验两者一直被沿用,当然是属于成功的,但是细度模数配合设计法却嫌不够简捷,而用细度模数估计细集料的粗细程度,大家还认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只能算半个。因此说多少年来实践考验证实,用水灰比定律的公式,估算混凝土强度,用水灰比最大限值,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确是简单而有实际效益的。
再从近代理论上说,水泥浆体的强度取决于水灰比和水泥的水化程度,但水化程度相同的水泥浆体,其强度就主要取决于水灰比。至于混凝土的强度,固然是取决于水泥浆体的强度,还有浆体和集料界面的结合强度,也还有集料的影响。浆体强度既取决于水灰比,同时水灰比也对界面强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说,若不考虑集料的影响,那么混凝土的强度还是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再说一般集料的强度总是远远超过水泥浆体的强度,于是在普通混凝土中集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程度是有限的,所以对于集料最大粒径在一定范围内(10~30毫米)的普通混凝土的强度而言,水灰比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当然,采用粒径较大的粗集料或者应用轻集料时,水灰比与强度的关系式中,常数A和B,就要加以修正了。
这样,从实效来看,可以认为阿伯拉姆氏独具慧眼,是首先识别水灰比实用价值的重要历史人。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伦先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