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林蛙,蛙科林蛙属物种。该蛙成年雌体平均体长略大于雄体。每年3月出蛰,随即进入繁殖期,繁殖期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产卵于静水水域中,冬眠于泉源的石头或沼泽地泥洞中。
该蛙主要取食无脊椎动物,包括蚯蚓,蜘蛛类和昆虫,其中以昆虫为主。
形态特征雄蛙体长51~62mm,雌蛙体长51~70mm。体较粗短,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钝圆而略尖,瞳孔横椭圆形,鼓膜圆约为眼径之半,犁骨齿两短列。背面较粗糙,背部及体侧有分散较大的圆疣及长疣;背侧褶在颞部形成曲折状;体腹面和四肢腹面光滑。指、趾端钝圆无沟;后肢较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或鼓膜,左右跟部仅相遇或略重叠,2条跗褶较明显;外侧3趾间约具2/3蹼。颜色变异大,背面多为灰褐色或棕红色,疣粒色略浅,其周围褐黑色,两眼间多有黑褐色横纹;颞部有黑褐色三角斑;体侧散有黑色或红色斑;四肢具黑色横纹;雄蛙腹面多为粉红色或黄白色,雌蛙为红棕色,多无斑。雄性第一指婚垫分为4团,基部2团大,其界限清晰;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有雄性线。卵径1.5~1.8mm,动物极棕黑色,植物极灰白色。第32~35期蝌蚪全长37mm,头体长 16mm,尾长为头体长的135%左右;头体短圆,呈黑褐色,尾肌较弱,尾鳍低矮色较浅,散有深色斑点,尾末端钝圆;唇齿式为Ⅰ:3+3/1+1:Ⅲ;上唇无乳突,口角及下唇有一排乳突,口角处副突多。新成蛙体长14mm左右。1
生物学资料该蛙生活于海拔2000~4400m山区和高原草地、灌丛及森林边缘地带,多栖息在各种静水域岸边及其他潮湿环境中,捕食昆虫、蜘蛛、蚯蚓等小动物。该蛙繁殖期随地区或海拔高低而不同,分别在3月中旬至5月下旬,雄蛙前肢抱握在雌蛙的腋胸部位,产卵多在黎明前,卵群团状,含卵700~2000粒。卵和蝌蚪在静水域内发育生长,当年完成变态,幼蛙在陆地上生活。1
种群状态中国特有种。该蛙分布区宽,其种群数量甚多。受胁等级:无危LC。1
分布甘肃(中部和西南部)、青海、西藏(东部的昌都地区)、四川(西北部的甘孜州和阿坝州)。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