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咽鼓管扁桃体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位于咽鼓管咽口附近黏膜内的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其产生淋巴细胞,共同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机体的防御装置。

相关解剖学结构与组织学结构1、咽鼓管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

咽鼓管位于颅底深面,由鼓室前壁向前内下连通鼻咽部,形成两边宽中间窄似喇叭样的骨肌性管道。大量的解剖及CT结果证实,咽鼓管全长31~38mm,由骨部、软骨部和接合部组成。①骨部位于颞骨岩部,沿岩尖呈直线向前内走行,占咽鼓管后外1/3,长8.82~12.14mm。骨部内侧紧邻颈内动脉管,咽鼓管手术时应避免损伤颈内动脉。②软骨部镶嵌于蝶骨大翼和颞骨岩部间的蝶沟内,沿颅底斜向前内下开口于鼻咽侧壁,同水平和矢状面成45°角,占咽鼓管前内2/3,平均长度为20.36~25.72mm,为咽鼓管的功能部分。该部管腔的内侧和外侧上方大部分由软骨构成,截面呈内长外短的倒立鱼钩状,外壁下部与底部由肌肉和纤维结缔组织膜封闭,使之成为完整的管腔。其中,内外侧壁桥接部有丰富的网状弹性蛋白,加之周围软组织张力,可使主动开放后的管腔被动回复到自然状态,故通常情况下软骨部呈闭合状,只在吞咽、咀嚼时短暂开放。临床上,咽鼓管功能障碍通常指原发或继发损害导致咽鼓管开放不良所致的通气功能障碍,大多发生于软骨部。③接合部位于骨部和软骨部之间,由软骨向骨部移行重叠环绕而成,长约3mm,横截面积(0.65±0.19)mm,为咽鼓管最狭窄处,也是其发挥保护功能的解剖基础。

2、咽鼓管咽口的形态:从临床角度将其分为开放型(三角形和圆形)和开放不良型(裂缝形和脐形)。

咽鼓管圆枕:既往报道的多数咽鼓管圆枕无前唇,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多数前唇缺如标本其咽口呈裂缝状,据此推想咽鼓管圆枕的前、后唇对咽口也有一定支撑作用,当前唇缺如而后唇发育良好时咽口很容易受压而呈缝隙状,成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好发因素。当前唇缺如时,咽鼓管咽口前缘实际上就缺少了一个屏障而直接暴露在鼻腔后方,当鼻腔、鼻窦炎症时,咽口很容易被分泌物堵塞而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当咽鼓管圆枕前、后唇距离很近且都发育良好时咽口呈脐形,也容易造成咽口堵塞。

相关疾病与治疗1、咽鼓管功能障碍与中耳疾病咽鼓管功能障碍(ETD)与中耳疾病密切相关。常见病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过敏、食管反流、先天性腭裂、鼻咽部肿瘤和腺样体肥大等。临床上,ETD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中耳疾病发生的中心环节,是影响中耳手术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的耳病之一,主要特征是长期或间断耳流脓、鼓膜穿孔和耳聋。其发病是多因素的,主要包括环境、遗传和咽鼓管解剖的异常。动物试验观察发现,急性中耳炎后3~6个月咽鼓管黏膜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腺体体积增大,提示咽鼓管处于高分泌状态,不利于咽鼓管功能的充分发挥。临床上,当外源或内源性因素破坏咽鼓管功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致鼓膜穿孔或置管后,中耳气压失去了抵抗异物的“气垫”作用,导致鼻咽部分泌物或胃食管反流物逆流至中耳,引起持续的中耳污染。

3、治疗

①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外科治疗ETD造成的中耳疾病是耳科手术的难点之一,对鼓室成形术的成功率亦有重要影响。但现如今尚缺乏可广泛使用且效果确切的改善咽鼓管功能的治疗方法。

②从18世纪开始,人们就尝试用咽鼓管吹张法治疗咽鼓管阻塞所造成的听力下降。因其无创、操作简单的特点,现如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仍存在复发率高的缺点。

③咽鼓管激光成形术

将咽鼓管后壁及后唇的软骨进行非穿透性的网状切割,更有效地改变了软骨的弹性及张力,使治疗有效率达92%。如今,咽鼓管激光成形术以其较高的有效率,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学者认知。但由于设备昂贵,激光高能量对软组织的热损伤,切割深度和激光穿透力的难控性,以及对咽鼓管毗邻的颈内动脉潜在的损伤风险,使其难以大规模应用于临床。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同丽 - 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耳鼻喉

评论
科普63eb87bf78247
庶吉士级
咽鼓管圆枕:既往报道的多数咽鼓管圆枕无前唇,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多数前唇缺如标本其咽口呈裂缝状,据此推想咽鼓管圆枕的前、后唇对咽口也有一定支撑作用,当前唇缺如而后唇发育良好时咽口很容易受压而呈缝隙状,成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好发因素。当前唇缺如时,咽鼓管咽口前缘实际上就缺少了一个屏障而直接暴露在鼻腔后方,当鼻腔、鼻窦炎症时,咽口很容易被分泌物堵塞而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当咽鼓管圆枕前、后唇距离很近且都发育良好时咽口呈脐形,也容易造成咽口堵塞。。。
2024-01-31
科普63eb87bf78247
庶吉士级
将咽鼓管后壁及后唇的软骨进行非穿透性的网状切割,更有效地改变了软骨的弹性及张力,使治疗有效率达92%。如今,咽鼓管激光成形术以其较高的有效率,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学者认知。但由于设备昂贵,激光高能量对软组织的热损伤,切割深度和激光穿透力的难控性,以及对咽鼓管毗邻的颈内动脉潜在的损伤风险,使其难以大规模应用于临床。。。
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