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颅骨后面观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颅骨后面观是整个颅骨可区分为五个面观察之一,五个面观察:即顶面观、底面观(颅底内面及颅底外面观)、侧面观、额观及枕观。颅顶上面有三条缝,即矢状缝、冠状缝和人字缝,是组成颅顶各骨的分界线。

解剖结构:1、颅骨:

颅骨位于脊柱上方,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余各骨借骨缝和软骨紧密相嵌,牢固连结成颅,可分为脑颅和面颅,前者由脑颅骨围成,容纳和保护脑;后者由面颅骨构成面部的支架,并围成眶、骨性鼻腔和口腔。

2、颅腔:

颅腔是容纳脑、脑膜及其血管的骨性腔,由额骨、顶骨、蝶骨、颞骨、枕骨和筛骨的一小部分构成;其内面由颅内膜衬覆。实际上颅内膜是上述颅骨颅腔面的骨膜,也就是硬脑膜的外层。此膜在颅的孔、裂处延至颅外直接移行为颅外的骨膜;在颅腔内的颅缝处与缝韧带融合。颅可划分为颅盖与颅底,二者的大致分界线为:自枕外隆凸循两侧的上项线经两侧的乳突根、外耳门上缘、颞骨颧突根、大翼颞下嵴至眶上缘,再向内侧延至前正中线。颅盖内面观颅盖内面直接邻接脑膜,可见与脑的沟回相应的骨嵴与脑压迹,侧方呈现脑膜动脉沟;沿正中线可见上矢状窦沟,其外侧有与蛛网膜颗粒对应的颗粒小凹(图1)。颅底内面观颅底内面的形态与脑的额叶、颞叶及小脑底面相对应,因而形成高低不等的前、中、后三级阶梯样的三个颅窝。颅前窝前窝最高,由额骨眶板、筛骨筛板以及蝶骨体的前分和小翼上面组成,并以小翼后缘和交叉沟前缘同颅中窝分界。前窝容纳脑额叶。窝底中分前部与鼻腔分隔,后部与蝶窦隔开,两侧分构成眶的顶。在正中线上,自前至后依次为额嵴、盲孔、鸡冠。筛板正中线两侧有筛孔,下通鼻腔,为嗅神经(Ⅰ)根丝所通过。颅前窝底的骨板甚薄易遭骨折。蝶骨小翼的游离后缘正对大脑外侧沟,并有蝶顶窦沟,小翼内侧端向后突出成为前床突。

3、颅:

指颅骨及其所连成的头颅。是人头部的骨性支架,由29块形状、大小不一的骨块组成,位于脊柱上方。除下颌骨、舌骨和听小骨外,其余骨彼此借结缔组织或软骨牢固相连。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内有颅腔,容纳脑,对脑起保护和支持作用。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包括眶、鼻、口腔等的骨性结构。下颌骨与脑颅间形成下颌关节,使下颌骨参与咀嚼运动。

组成脑颅的脑颅骨共有8块,其中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颞骨和顶骨。组成面颅的面颅骨有15块,其中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以及下鼻甲,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颅骨:头部骨骼,由22块不同形状、大小的骨头组成。颅盖骨由8块扁平的盘状骨组成,能保护大脑。其中有些组成脸部骨骼。其余14块,包括下颌骨,组成脸部:下颌骨是颅骨中惟一能活动的骨,余下的由被称为骨缝的不可动关节连接而成。许多小孔穿透颅骨供血管和神经出入脑部。颅骨基部的枕骨大孔是这些孔中最大的,脊髓经此而过。

亦称头骨。是人体头部的骨质支架,位于脊柱的上方,由许多骨块所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颅骨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包绕着脑,有八块骨组成;单数者有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双数者有顶骨和颞骨。枕骨当中有一孔,称枕骨大孔,脊髓由此通出。面颅构成面部的基础,共十四块,其中单数者有犁骨和下颌骨,双数者有鼻骨、上颌骨、腭骨、颧骨、泪骨及下鼻甲骨,此外尚包括六块听骨及一块舌骨,形成眶腔、鼻腔和口腔的骨性基础,下颌骨是能动的骨块,参与咀嚼运动。在新生儿的颅骨未发育完全,冠状缝和矢状缝相交的地方有呈四角形的前囟,矢状缝与人字缝相交的地有呈三角形的后囟。

与颅骨相关的疾病:颅骨的骨肉瘤较罕见,占全身各部位骨肉瘤的不足2%,长骨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已经多有论述,颅骨骨肉瘤因其发病率低,仅见个例报道。

颅面部骨肉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6~40岁,较长骨骨肉瘤患者大10~20岁,原发于颅面部骨肉瘤无明显性别差异。颅骨骨肉瘤多数为原发,少数可继发于原有骨病变,包括成骨细胞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Paget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放疗或化疗可诱发骨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易发生骨肉瘤。继发于颅脑肿瘤放化疗后3例。有以上颅脑肿瘤病史及放化疗史的病人复查时出现异常软组织,特别是伴相关骨质改变时,应考虑骨肉瘤可能。

骨肉瘤的病理诊断基本要素有两点:恶性肉瘤性肿瘤细胞;由肉瘤细胞直接形成的肿瘤性骨样组织。90%的骨肉瘤为普通型骨肉瘤,按产生基质的不同可以将普通型骨肉瘤分为骨母细胞性骨肉瘤、纤维母细胞性骨肉瘤、软骨母细胞性骨肉瘤3种基本组织学类型以及从这3种基本类型衍生而来的8种亚型;其他的组织学类型包括纯血管扩张性、小细胞性、骨膜骨肉瘤、骨旁骨肉瘤等,骨肉瘤预后与其组织学分型并无明确相关性。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辰生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