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老年冠心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冠心病(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的总称,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类型。CHD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并造成大量死亡的一种心身疾病,半个世纪以前其发病率逐渐增加。冠心病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病。

病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指影响冠心病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按其影响严重程度的顺序为:①血脂增高,尤其血中胆固醇增高可促使冠心病发生及发展。②高血压,血压愈高,发病率愈高。收缩期血压高于180毫米汞柱的老年人冠心病患病率比120毫米汞柱者高6倍。③吸烟,烟雾中CO(一氧化碳)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达到90%时,虽可使冠状动脉血流增加,但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不能代偿,易发生心肌缺血。烟雾中尼古丁可使冠状动脉收缩,容易诱发心绞痛。④肥胖,多有家族史,易发生冠心病。⑤饮食安排不当,如大量饮酒,可使血压突然升高,加重冠心病的严重性。⑥缺乏体格锻炼,易导致肥胖。⑦精神受刺激,易使血压突然升高。⑧高尿酸血症。⑨肺活量减低。老年人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及精神受刺激等更为重要。

分类冠心病分为5型,即隐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及心律失常。在病理解剖上,隐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有改变,但临床上老年人并无心肌缺血,一般无心脏方面症状。心绞痛,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主干部动脉硬化及狭窄,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程度的增加,男性较女性出现早,男性为50岁,女性为60岁。心绞痛发作与冠状循环形成侧枝循环程度有关,形成完善,心绞痛出现少,甚至不出现,反之易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由于已硬化的冠状动脉内出现血栓形成,致局部心肌缺血,进而发展为心肌坏死等,甚至导致心肌破裂。心肌硬化主要与冠状动脉硬化,长期心肌供血障碍,致心肌营养障碍,发生萎缩,结缔组织增生,最后发生心肌硬化。心律失常,冠心病尤其急性心肌梗塞时,在开始80%病人易发生心律失常,多见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室颤、窦缓、房室交界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又可成为诱发急性心梗的原因。

鉴别诊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功能下降,体质弱且慢性疾病缠身,冠心病随之老年人数量不断递增而上升。在临床中,合并症表现多,而冠心病临床特征不明显,医生在诊治过程中难度较大。在临床中常见有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症状,由于该疾病起病急,因此在病情发作严重时易猝死。老年人患者由于身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相比于中年人,冠心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在早期阶段,甚至有部分老年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随着病情不断变化,很容易错失诊治最佳时机。在冠心病发作时,典型临床症状被隐匿,老年人患者常出现恶心伴有呕吐现象以及咳嗽等,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治时很难做出确切判断。例如,根据患者不明显临床表现初次误判为呼吸道疾病或是腹部疾病,从而耽误诊疗。部分老年患者也存在腰背疼痛等首发症状,医生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炎,从而掩盖典型症状。冠心病合并症类型多,若合并症发作,同样也容易严重影响医生的判断,从而使误诊及漏诊发生率提高,不利于提升冠心病确切诊治率。心肌缺血以及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障碍是冠心病两大危险因素,老年人患者往往会出现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例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房颤动等。

治疗原则发现冠心病后,应注意预防因心搏骤停而猝死。注意避免情绪激动,避免过剧的体力活动,但宜进行轻度且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安排合理平衡饮食,多摄取水果及蔬菜。在工作及生活方面应避免过度紧张。避免心理冲突。睡眠要充足,提倡不吸烟,不饮酒。药物可用扩血管药物,积极治疗心律不整。急性心肌梗塞时宜住院监护,直至脱离危险期。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达瑾 - 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