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蛛网膜下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内有脑脊液,它上与脑蛛网膜下隙沟通,下端止于第2骶椎水平。

蛛网膜的生理学意义包裹脑和脊髓的三层结缔组织膜中的中间层。无血管网状透明薄膜层。由纤细的胶原纤维和散在的弹性纤维构成。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发出许多细的、有分枝的小梁,与软膜相连。蛛网膜内表面、小梁表面及软膜外表面都衬有单层扁平上皮。上皮围绕成的空腔即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并有较大的血管穿行。蛛网膜向硬膜静脉和静脉窦凸入形成蛛网膜绒毛或蛛网膜粒,为脑脊液入静脉的主要途径。

蛛网膜的解剖结构蛛网膜(arachnoid)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间隙,与软脑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间隙。蛛网膜下间隙内充满脑脊液,此间隙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间隙相通。脑蛛网膜除在大脑纵裂和横裂处以外,均跨越脑的沟裂而不深入沟内,故蛛网膜下间隙的大小不一,此间隙在脑表面的某些部位扩大称蛛网膜下池。在小脑与延髓之间有小脑延髓池,临床上可在此进行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此外,在视交叉前方有视交叉池;在两侧大脑脚之间有脚间池;脑桥腹侧有桥池;胼胝体压部下方与小脑上面前上方和中脑背面之间有四叠体上池,其内有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

蛛网膜紧贴硬脑膜,在上矢状窦处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称为蛛网膜粒,是蛛网膜成簇状的延伸物。脑脊液可通过此颗粒进入静脉系统。这些小的突起可以压迫颅骨,形成颅盖骨内面的凹陷。通常在上矢状窦、横窦和其他一些硬脑膜窦附近可以观察到这些颗粒的存在。蛛网膜粒是适应从蛛网膜下间隙向静脉系统输送脑脊液而形成的具有虹吸作用的结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吉宏明 - 主任医师 教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