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热量净收支是由海面获得太阳短波辐射量扣除洋面由于长波有效辐射、感热传输、潜热输送所损耗的热量后剩余的(净得)热量。热量净收支年平均分布南、北部海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大致18°N以北(包括南海北部和北部湾)是以黑潮主干区为中心,最大值为-100~-150瓦每平方米的负值区,由此绝对值向两侧减小,在渤海及黄海西部转为正值,零值线位于122°E经线上。18°N以南均为正值,且向南逐渐增大,在赤道附近达到最大50-75瓦每平方米。就年平均而言,以黑潮主干区为中心的东海及南海北部是热量亏损区,赤道及热带区域海面是热量盈余区。亏损区的失热量主要通过黑潮和台湾暖流的洋流输送得以补充。
简介海面热量净收支是由海面获得太阳短波辐射量扣除洋面由于长波有效辐射、感热传输、潜热输送所损耗的热量后剩余的(净得)热量。热量净收支年平均分布南、北部海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大致18°N以北(包括南海北部和北部湾)是以黑潮主干区为中心,最大值为-100~-150瓦每平方米的负值区,由此绝对值向两侧减小,在渤海及黄海西部转为正值,零值线位于122°E经线上。18°N以南均为正值,且向南逐渐增大,在赤道附近达到最大50-75瓦每平方米。就年平均而言,以黑潮主干区为中心的东海及南海北部是热量亏损区,赤道及热带区域海面是热量盈余区。亏损区的失热量主要通过黑潮和台湾暖流的洋流输送得以补充。1
差异海面热量净收支分布各月之间差异较大。1月,净收支零线位于8°N附近,8°N纬度以南的赤道海域为正值,即海洋从大气获得热量,以北的海域为负值,海洋失热南海中部和北部变化于-50~-150瓦每平方米之间,至黑潮水域急剧增加到-300瓦每平方米。东海西侧及黄、渤海失热量大大降低,近岸约-100瓦每平方米。7月,除了吕宋岛西面由于云雨多,海面热量净收支出现负值外,其他海区均为正值。南海数值较小,只有0~70瓦每平方米,东海得热较多,净收支为100~150瓦每平方米。中国近海的海面净得热量以黄海为最大,而且西侧大于东侧,达150~180瓦每平方米。1
变化类型热量净收支的年变化可分成四种类型:赤道海域,各月均为正值,并呈微弱的双峰型变化,2~4月最高,9月次高,12月及7月最低;18°N以南至8°N附近热带海域,各月分布趋势呈双峰型变化,4月(或者5月)及9月出现高值,7月、12月出现低值,3~9月为正值,10月至翌年1月为负值,但年平均为正值,海面净得热;南海北部及东海、黄海东部都单峰型变化,冬季月份为负,夏季月份为正,年平均为负值,海面失去热量。黑潮主干区5~8月为正值,峰值出现在7月;南海北部正值延长至4~9月,峰值在6月或5~7月。图渤海及黄海西侧为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月,由于正值出现的时间长,数值也较大,因而年平均为正值,海面得热大于失热。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