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外墙面砖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外墙面砖是用难熔粘土压制成型后焙烧而成的无光面砖,它具有质地坚实、强度高、吸水率低(小于4%)等特点。一般为浅黄色,用作外墙饰面。

定义外墙面砖是用难熔粘土压制成型后焙烧而成的无光面砖,它具有质地坚实、强度高、吸水率低(小于4%)等特点。一般为浅黄色,用作外墙饰面1。

结构通常做成矩形,尺寸有100×100×10mm和150×150×10mm等。

特点外墙面砖是用陶瓷面砖做成的外墙饰面。其特点是:质地密实、釉面光亮、耐磨、防水、耐腐和抗冻性好,给人以光亮晶莹、清洁大方的美感,是一种比较普遍应用的外墙贴面装饰。

建筑陶瓷房屋、道路、给排水和庭园等各种土木建筑工程用的陶瓷制品。有陶瓷面砖、彩色瓷粒、陶管等。按制品材质分为粗陶、精陶、半瓷和瓷质四类;按坯体烧结程度分为多孔性、致密性以及带釉、不带釉制品。其共同特点是强度高、防潮、防火、耐酸、耐碱、抗冻、不老化、不变质、不褪色、易清洁等,并具有丰富的艺术装饰效果。2010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拥有1597家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实现销售收入2900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利润总额230亿元,同比增长34.8%1。

类型外墙面砖由半瓷质或瓷质材料制成。分有釉和无釉两类,均饰以各种颜色或图案。釉面一般为单色、无光或弱光泽。具有经久耐用、不退色、抗冻、抗蚀和依靠雨水自洗清洁的特点。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是以耐火粘土、长石、石英为坯体主要原料,在1250~1280°C下一次烧成,坯体烧后为白色或有色。采用的新工艺是以难熔或易熔的红粘土、页岩粘土、矿渣为主要原料,在辊道窑内于1000~1200°C下一次快速烧成,烧成周期1~3小时,也可在隧道窑内烧成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邱学农 - 副教授 - 济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