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欧西里斯核反应堆位于法国巴黎萨克莱研究中心。欧西里斯核反应堆于1966年9月8日达到临界。2000-2001年对反应堆进行了重要翻修改造
简介法国欧西里斯核反应堆位于法国巴黎萨克莱研究中心。欧西里斯核反应堆于1966年9月8日达到临界。1968年反应堆达到额定满功率70MW。从1966年到1980年初,反应堆采用富集度为93%的U-Al燃料运行,而从1980年到1994年,反应堆采用富集度为7%的UO2燃料。反应堆在1995年1月开始逐渐转换到使用富集度为19.75%的U3Si2Al燃料,并在1997年4月完成。2000-2001年对反应堆进行了重要翻修改造。
欧西里斯核反应堆的堆芯装载的燃料包括:38个标准板状燃料元件,6个控制元件,7个由铍做成反射层(位于堆芯的南面),其中某些能够接受中心孔中的辐照。
燃料元件由22块燃料板组成,每块板用0.51mm厚的U3Si2Al弥散体燃料制成,并带有0.38mm厚的铝包壳。冷却流道的宽厚度是2.46mm。两块边板含有硼,以便在燃料循环初用来控制反应性的安全裕度。每一控制元件由17块燃料板组成,其材料成分与标准元件相同。冷却通道的厚度是2.97mm。1
核反应堆核反应堆,又称为原子能反应堆或反应堆,是能维持可控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以实现核能利用的装置。核反应堆通过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无需补加中子源的条件下能在其中发生自持链式核裂变过程。严格来说,反应堆这一术语应覆盖裂变堆、聚变堆、裂变聚变混合堆,但一般情况下仅指裂变堆。
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由美国籍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领导的小组于1942年12月(曼哈顿计划期间)在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建成,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该反应堆是采用铀裂变链式反应,开启了人类原子能时代,芝加哥大学也因此成为人类“原子能诞生地”。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伦先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