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空气含湿量的处理过程称为减湿处理。在空调中常用的减湿方法有四种:通风减湿、冷却减湿(露点法)、吸收减湿,吸附减湿。
通风减湿当室外空气的含湿量低于室内空气的含湿量时,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法,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达到减湿之目的,这就是通风减湿法。
一年之内有一些月份室外空气的含湿量较低,一天之中有一段时间室外空气含湿量较低。采用通风减湿方法,应合理选择通风时机。对一些余热很小的房间,通风减湿所能够降低的室内空气含湿量是很有限的,此时可与加热结合起来。
通风减湿是一种经济易行的方法,只要自然条件允许,应优先考虑,且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案。但是单纯通风无法调节室内温度。1
冷却减湿冷却减湿法也称露点法。当空气温度降到露点以下时,其内的一部分水蒸气就结露从而被去除。空调工程中,除了用表面式空气冷却器和喷水室对空气进行减湿处理外,也可采用专门的冷却降湿设备。冷冻降湿机即为这样的设备,其工作原理见图1(1-蒸发器;2-送风机;3-冷凝器;4-集水器;5、6-节流装置;7-过滤器;8-热交换器;9-贮液器;10-油分离器;11-压缩机),其中a)冷冻降湿机原理,b)降湿机内空气的状态变化。
状态1的湿空气进入机组后,与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进行热湿交换,换热表面附近的空气被降到状态1的露点温度后就开始结露。随着空气向前流动,不断有水蒸气通过结露析出,离开表冷器时,空气的平均状态达到状态2。此时焓和含湿量都减小了,但相对湿度大了。状态2的空气与冷凝器发生显热交换,被等湿加热到状态3,此时空气的焓和干球温度都高于初始状态1,但含湿量和相对湿度都降低了。1
吸收减湿吸收减湿又叫液体吸湿剂减湿。其减湿的原理与吸收式制冷机中吸收器的工作原理相同。一即利用某些盐类的水溶液所具有的对水蒸气的吸收能力,对空气进行减湿处理。常用的盐类有氯化钙、氯化锂等,其对水蒸气的吸收原理可由盐水溶液的P-ζ图看出。
图2为氯化锂溶液的P-ζ图。图的横坐标为氯化锂的质量浓度,纵坐标为溶液表面上饱和空气层的水蒸气分压力。不同温度下的P-ζ关系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当ζ=0时,对应于纵坐标轴,此时表示的是纯水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例如,当温度为100℃时,可查得100℃曲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为101.33kPa。图中连接各曲线右端点的折线为结晶线,一定温度下,若溶液中氯化锂浓度超过其与结晶线交点上所对应的浓度,就有多余的盐贫结晶出来。
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温度下溶液表面饱和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分压力,低于纯水表面饱和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分压力,且浓度越大,这种差别越明显。同浓度下,温度越低,二者的差别越大。由于水蒸气分压力差是其传质的推动力,因而可以适当选取,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使其与空气直接接触时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图3(1-空气过滤器;2-喷液室;3-表面冷却器;4-送风机;5-溶液冷却器;6-溶液泵;7-溶液箱;8-热交换器;9-再生溶液泵;10-蒸发器;11-冷凝器)为蒸发冷凝再生式液体减湿系统原理图。湿空气进入喷液室2后,与所喷出的溶液直接接触,其内的部分水蒸气被吸收,从而实现了减湿目的。吸湿后的溶液经再生系统再生,然后再用于吸湿。由图可见,该系统的溶液再生系统很复杂,故在空调工程中不常采用。1
吸附减湿用固体吸湿剂减湿的方法称之为吸附减湿。靠吸湿剂与水蒸气间的纯分子间吸引力减湿的过程,称之为物理吸附。吸湿前后吸湿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时,称之为化学吸附。空调中,最常用的固体吸湿剂是硅胶、氯化钙和分子筛。
固体吸附减湿方法分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吸湿是让潮湿空气里自然状态与吸湿剂接触,动态吸湿是让潮湿空气在风机的强制作用下通过吸湿材料层,以达到减湿的目的。根据吸湿剂在工作中是否作宏观运动,吸附剂减湿还有固定式与转动式之分。
当吸湿剂吸收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其吸湿能力达到饱和,无法继续吸湿,称之为失效。需再生以除去其内部的部分水分,方能重复使用。常用的再生方法为加热烘干。
图4(1-加热器;2-转轮;3-固定隔板)为转轮降湿机工作原理,转轮2是用特制的石棉吸湿纸制成的,含有氯化锂和氯化锰晶体。在石棉纸间有许多密集的,直径约1.5mm的蜂窝形通道,构成了相当大的吸湿面积。在下四分之一与上部的分界处,设有固定隔板3,再生空气经加热器1加热后进入下部空间,对吸湿纸烘干,潮湿空气从上部空间通过,经过吸湿纸后被减湿。当转轮缓慢转动时,吸湿纸在上部吸湿,下部再生,形成一个连续的工作过程。转轮降湿机减湿能力大、使用年限长、维护简单、再生不影响减湿,是一种较好的减湿设备。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郑国忠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