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线半自动指令(英语:Semi-Automatic Command to Line Of Sight,缩写:SACLOS)是导弹的一种制导方法。操纵手在导弹飞行中必须把瞄准器(sighting device)对准目标;瞄准器的电子设备自动把导弹制导向目标。 瞄准具到飞行中的导弹通常采用线导、无线电制导、驾束制导。
线导、无线电制导使用线导或无线电制导,瞄准器自动计算出导弹轨迹与目标位置的角度差;然后自动给出电子指令校正导弹的飞行路径。
大部分瞄准线半自动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如米兰与陶氏,在导弹尾部使用闪光或发焰(可见光,红外或超紫外光),在发射器阵地配有适当的传感器跟踪导弹的飞行路径。发射站装备的跟踪相机有两组镜头,其中宽视场的镜头用于定位与收集操纵手视线附近飞行的导弹,窄视场镜头带有自动放大功能完成细微跟踪调整。电子线路把窄视场镜头捕捉的亮点(导弹尾部的发焰)自动转译为电脉冲。当导弹离开视场中心,这些电脉冲发生改变。控制箱自动发出修正指令使导弹重新回到视场中心。
这些指令如果通过无线电发出,缺点是会受到阻塞干扰;通过导线发出指令,缺点是导线长度有限且飞过树林时比较脆弱,在水面上使用会有短路问题,且会暴露发射阵地。
例子:
线导:
米兰反坦克导弹
“旋火”反坦克导弹
AT-4“水龙头”反坦克导弹
AT-5“拱肩”反坦克导弹
AT-7“萨克斯”反坦克导弹
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
Bumbar反坦克导弹
ENTAC反坦克导弹
SS.11反坦克导弹
Vickers VIGILANT
无线电制导:
ASM-N-2 Bat滑翔制导炸弹
SA-8“黄蜂”地对空导弹
标枪防空导弹
驾束瞄准线半自动指令驾束制导体系的瞄准设备发出指向目标的定向信号。导弹尾部的检测器寻找该信号,弹上电子设备保持导弹在信号波束中飞行1。
这不同于半主动雷达寻的与半主动激光寻的。后两者是功率大的发射器照射目标,导弹头部的传感器接收目标反射的信号,据此引导飞向目标。
SACLOS早期系统最常用的波束是雷达信号。在防空任务下,目标已经被雷达照射。但导弹直接驾束飞向告诉目标往往是低效的。因此,大部分防空导弹按自己的路线导向目标,并不“驾”束。 而使用激光驾束,整个系统不受阻塞干扰的影响,而且对于反坦克任务还不影响弹头聚能破甲射流的形成。
但这类系统不允许攻顶模式,也不能从发射点之外的位置照射目标。而瞄准线指令制导体制允许发射手与制导操作员位于不同的阵位,所以改型版的此类武器一直在役,如AT-3“萨格”反坦克导弹。
例子例子:
AT-14“守宝妖精”导弹
AT-11“斯维里”导弹
ZT3“豹”反坦克导弹
马蜂反坦克导弹
MSS-1.2单兵导弹
星光防空导弹
RBS 70便携式防空导弹
参见瞄准线指令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宗秀 - 副教授 - 黑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