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邮政式拼音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邮政式拼音是一个以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系统。始于晚清,1906年春季于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通过其使用。此系统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帝国邮电联席会议决定,基本上以翟理斯所编《华英字典》(1892年上海初版)中的拉丁字母拼写法为依据。《华英字典》所用的拼音实际为威妥玛拼音。为了适合打电报的需要,会议决定不采用任何附加符号(例如送气符号等)。

简介邮政式拼音是一个以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系统。始于晚清,1906年春季于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通过其使用。此系统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帝国邮电联席会议决定,基本上以翟理斯所编《华英字典》(1892年上海初版)中的拉丁字母拼写法为依据。《华英字典》所用的拼音实际为威妥玛拼音。为了适合打电报的需要,会议决定不采用任何附加符号(例如送气符号等)。

邮政式拼音规定,广东以及广西、福建一部分地区的地名,一律按当地的方音拼写(翟理斯《华英字典》中,附有各个汉字的广东、客家、福州、温州、宁波等9个方言区的方音拼法)。而1906年“帝国邮电联席会议”统一地名拼法以前,有一部分地名已经有了拉丁字母的习惯拼法,这部分地名保留不变。例如Foochow(福州)、Canton(广州)、Amoy(厦门)等。

粤式的邮政式拼音与香港政府粤语拼音大致相同,所以广州在1949年以前的地图英文拼法和今天香港官方仍然使用的拼法几乎一样(参见广州地名)。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使用邮政式拼音,因此它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8年通过汉语拼音方案后,邮政式拼音作为中国大陆地名的音译标准仍然在国际上通行,直至联合国于1977年起正式改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大陆地名。緃然如此,中国历史较久的机场所用的IATA代码仍然是以邮政式拼音为基础,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IATA代码PEK。

邮政式拼音以威妥玛拼音为根据,不过采用一些已经普及化的地名拼法。此外,一些地方使用当地方言或古音来拼写其地名。1

邮政拼音与威妥玛拼音差异邮政式拼音与威妥玛拼音的主要差别有:

不使用附加符号与音调号

Chi、ch'i、hsi(ㄐ、ㄑ、ㄒ;汉语拼音中作ji、qi、xi)以tsi、tsi、si 或 ki、ki、hi表示,视其尖团音差别而定,例如:

Peking(北京;威妥玛拼音:Pei-ching)

Tientsin(天津;威妥玛拼音:T'ien-chin)

Tsinan(济南;威妥玛拼音:Chi-nan)

威妥玛拼音的u在邮政式拼音是w,除非u在该音节里系唯一元音:

Ankwo(安国;威妥玛拼音:An-kuo)

Chinchow(锦州;威妥玛拼音:Chin-chou)

Soochow(苏州;威妥玛拼音:Suchou)

广东、广西及福建的地名拼法以当地方言如客家话、粤语、闽语等为准:

Amoy(厦门;威妥玛拼音:Hsia-mên)

Swatow(汕头;威妥玛拼音:Shan-t'ou)

Quemoy(金门;威妥玛拼音:Chin-mên)

Zayton(刺桐/泉州市)

普及拼法如通商口岸的西洋名字得以保留:

Canton(广州;威妥玛拼音:Kuang-chou)1

其他特殊规则其它特殊拼音规则包含:

hs-(ㄒ)团音时偶可拼作sh-:

Kishien (蓟县;威妥玛拼音:Chi-hsien)

-ê、-e(ㄜ、ㄝ)皆拼作-e,若置于字尾且为入声字时拼作-eh,派入他韵之原ㄜㄝ韵入声字依之:

Chengteh(承德;威妥玛拼音:Ch'êng-tê)

Pehkiao(北桥;威妥玛拼音:Pei-ch'iao)

u置于字尾时,且该字为入声字时作-uh:

Wensuh(温宿;威妥玛拼音:Wen-su)1

参见中国邮票和邮政史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尉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