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求同求异并用法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求同求异并用法(combination of agreementand difference)亦称“契合差异并用法”、“同异联合法”、“同异并用法”,是穆勒五法之一,求同法和求异法结合使用的一种归纳方法。用求同法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的共有条件,以及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就在于都不具有该条件; 并用求异法把上述结果加以比较,从而判明该条件是某现象的原因。例如: 同样经过考试录取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以后,有的学生学习进步很快,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经过调查,发现成绩好的学生是因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差的学生是因学习不刻苦努力,经过比较就可推断,学习努力与否是成绩好坏的原因1。

基本介绍求同求异并用法又称契合差异并用法,是英国哲学家穆勒提出的,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它是这样来探求现象间的因果联系的: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一组场合(正面场合)中,只有一个唯一的共同情况: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另一组场合(反面场合)中,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个差异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2。

例如,人们种植豆类作物如大豆、豌豆、蚕豆时,不仅不需要给土壤施氮肥,而且豆类作物还可以使土壤增加氮;而种植其他作物如小麦、高梁、玉米等时,则没有这种现象,即土壤中未增加氮而且要给土壤施氮肥。经过研究后人们发现,豆类作物的根部有叫做根瘤菌的东西,而非豆类作物则没有。由此人们作出结论:豆类植物的根瘤菌能使土壤中增加氮。求同求异并用法可用公式表示为:

所以,A情况是a现象的原因(或结果)2。

方法步骤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把被考察现象出现的正面场合加以比较,发现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由此根据求同法确定A和a有因果联系;

第二步,把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反面场合加以比较,发现A情况不出现是唯一共同的,由此又根据求同法确定A的不存在与a的不存在有因果联系;

第三步,比较正反两组场合,发现有A就有a,无A就无a,由此根据求异法得出结论:A和a有因果联系。

由于这种确定因果联系的方法,两次应用了求同法,一次应用了求异法,是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结合,所以被称作求同求异并用法。但需要注意,不可把求同求异并用法与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相继应用混为一谈。因为不论在正面场合中还是在反面场合中,除了有无A情况这一差别外,其他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在每一场合,不能运用求异法2。

求同求异并用法与求同法差异法相继运用是不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 求同求异并用法是两次运用 求同法,再运用一次差异法。而求同、差异相继运用,则是一次求同法,一次差异法,它没有负组事例的那次求同。 (2) 同异并用法在进行差异比较时,只 要求那个共同情况不同,其它情况相同 与否要求的不严格。而求同、差异相继 运用,在运用差异法时,则要求其它情况相同。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任毅如 - 副教授 - 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