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区域模型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区域模型是把地理空间中的现象作为连续的变量或体来看待,如大气污染程度、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地形高度以及大面积空气和水域的流速和方向等。根据不同的应用,模型可以表现为二维或三维。一个二维模型就是在二维空间中任意给定的一个空间位置上,都有一个表现某现象的属性值。一个三维模型是在三维空间中任意给定一个空间位置上,都对应一个属性值。一些现象如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本质上是三维的,但为了便于表达和分析,往往采用二维空间来表示1。

具体模型因造续变化的空间现象难以观察,往往在有限时空范围内获取足够的高精度样点观测值来表证场的变化。二维空间场一般采用六种具体场模型来描述。

(1)不规则分布点。在平面区域根据需要自由选定样点,每点对应一属性值,其他任意位置的属性值通过克里金内插等方法求得。

(2)规则分布点。在平面区域布设一定数目、固定间隔、规则排列的样点,每个点对应一属性值,其他位置属性值通过线性内插方法求得。

(3)规则矩形,将平面区域划分为规则矩形区域(格网单元),每个格网单元对应一属性值、忽略格网单元内部属性的细节变化。

(4)不规则三角形。将平面区域划分为简单连通三角形,三角形顶点由样点定义,且每个顶点对应一属性值;区域内任意位置属性值通过线性内插函数得到。

(5)不规则多边形。将平面区域划分为简单连通的多边形,每个区城边界由一组点定义。并对应一个属性值,忽略区域内部属性的细节变化。

(6)等值线。用一组等值线,将平面区域划分成若干区域。每条等值线对应一属性值。两条等值线间任意位置的属性是两条等值线的连续插值2。

相关模型(1)对象模型

对象模型,也称作要素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按照其空间特征分为点、线、面、体4种基本对象,对象也可能与其他对象构成复杂对象,并且与其他分离的对象保持特定的关系,如点、线、面、体之间的拓扑关系。每个对象对应着一组相关的属性以区分各个不同的对象。

对象模型强调地理空间中的单个地理现象。任何现象,不论大小,只要能从概念上与其相邻的其他现象分离开来,都可以被确定为一个对象。对象模型一般适合于对具有明确边界的地理现象进行抽象建模,如建筑物、道路、公共设施和管理区域等人文现象以及湖泊、河流、岛屿和森林等自然现象,因为这些现象可被看做是离散的单个地理现象。

(2)网络模型

网络模型与对象模型的某些方面相同,都是描述不连续的地理现象,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考虑通过路径相互连接多个地理现象之间的连通情况。网络是由欧式空间R2中的若干点及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线(段)构成,亦即在地理空间中,通过无数“通道”互相连接的一组地理空间位置。现实世界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可以构成网络,如公路、铁路、通信线路、管道、自然界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等,都可以表示成相应的点之间的连线,由此构成现实世界中多种多样的地理网络。

由于网络是由一系列节点和环链组成的,从本质上看与对象模型没有本质的区别。按照基于对象的观点,网络模型也可以看成对象模型的一个特例,它是由点对象和线对象之间的拓扑空间关系构成的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程鹏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