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teredolites遗迹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本遗迹相由Bromley、Pemberton and Rahmani(1984)建立,是一种受海洋环境影响并以木质底层为特征的钻孔迹遗迹组合。它大量出现于加拿大阿尔伯达地区上白垩统霍霄峡谷组含煤岩系的一些煤层层面上。该遗迹相几乎全由群聚钻孔组成,典型遗迹化石为Teretlotites clavatus(棒形蛀木虫迹)和Teredotites longissimus(长卵形蛀木虫迹),它是一种特殊的且主要以觅食为目的的生物钻孔遗迹,丰度高但分异度很低。其造迹生物被认为是蛀木虫(或蛀木虫类双壳类)和壳斗海笋双壳类(Bromley et al,1984)。

简介本遗迹相由Bromley、Pemberton and Rahmani(1984)建立,是一种受海洋环境影响并以木质底层为特征的钻孔迹遗迹组合。它大量出现于加拿大阿尔伯达地区上白垩统霍霄峡谷组含煤岩系的一些煤层层面上。1

造迹生物该遗迹相几乎全由群聚钻孔组成,典型遗迹化石为Teretlotites clavatus(棒形蛀木虫迹)和Teredotites longissimus(长卵形蛀木虫迹),它是一种特殊的且主要以觅食为目的的生物钻孔遗迹,丰度高但分异度很低。其造迹生物被认为是蛀木虫(或蛀木虫类双壳类)和壳斗海笋双壳类(Bromley et al,1984)。1

分布这一遗迹组合常见于河口湾、三角洲和其他障壁后(潮坪、潟湖)沉积环境,往往与泥炭沼泽环境相关,属于过渡相中的一种遗迹相模式。1

造迹机制它的沉积底层由原木或圆木堆积的、泥炭沉积的或其他木质碎屑堆积的底层组成。在岩石记录中,这些底层大多为煤层。根据Bromley et al,(1984)研究,从地层关系上推断,木质底层或泥炭层形成之后,其上覆沉积物被潮汐水流冲刷掉而暴露在潮汐水道底部,大量蛀木虫或壳斗海笋双壳类生物在其上面钻孔,最后又被潮汐水道中的砂、泥质充填物覆盖,使这些生物钻孔得以完好保存。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