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scoyenia遗迹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该遗迹相系赛拉赫1967年提出,原指非海相砂岩和页岩(常常是红层沉积)中的一种遗迹化石组合。到20世纪80年代初,Frey、Pemberton和Fagerstrom(1984)进一步研究了Scoyenia遗迹相,并对其遗迹化石的组成特征和典型环境作了明确限定。即遗迹化石的组成,以Scoyenia gracilis(细小斯可耶尼亚迹)和Ancorichnus coTonus(弯曲锚形迹)或其他生态上相同的遗迹为主,其次为cziana(二叶石迹)或Isopodichzmis(等足迹)和欤olithzos(石针迹)等,其他常见遗迹化石还有Ancorichinus(锚形迹)、Planolites(漫游迹)、Palaeophycus(古藻迹)、Fuersichznus(福尔斯迹)和蒙椎动物足迹等。这些遗迹化石往往伴生有波痕、干裂等物理沉积构造。

简介该遗迹相系赛拉赫1967年提出,原指非海相砂岩和页岩(常常是红层沉积)中的一种遗迹化石组合。到20世纪80年代初,Frey、Pemberton和Fagerstrom(1984)进一步研究了Scoyenia遗迹相,并对其遗迹化石的组成特征和典型环境作了明确限定。即遗迹化石的组成,以Scoyenia gracilis(细小斯可耶尼亚迹)和Ancorichnus coTonus(弯曲锚形迹)或其他生态上相同的遗迹为主,其次为cziana(二叶石迹)或Isopodichzmis(等足迹)和欤olithzos(石针迹)等,其他常见遗迹化石还有Ancorichinus(锚形迹)、Planolites(漫游迹)、Palaeophycus(古藻迹)、Fuersichznus(福尔斯迹)和蒙椎动物足迹等。这些遗迹化石往往伴生有波痕、干裂等物理沉积构造。1

特征遗迹化石的特征,主要是小型、水平、具衬壁和新月形回填构造的觅食潜穴,其次是弯曲的爬行遗迹和垂直柱状到不规则形态的居住构造或井形穴,还可出现许多足迹和拖迹等。造迹生物大多是食沉积物和食肉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如昆虫、腹足类、双壳类及蠕虫动物等,一般分异度较低。此外,还有些食肉和食植物的脊椎动物。该遗迹相的典型沉积环境常发育于低能的极浅水湖泊和缓流河的滨岸带,通常处于淡水水上和水下之间,并有周期性的暴露和洪水侵漫。生物活动的底层是潮湿到湿、塑性的泥质到沙质沉积底层。在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滨岸潮间带薄层砂、泥岩互层和潮上带泥岩中也发育一些Scoyenia遗迹相的典型分子。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