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将震源置于一口井中激发地震波、地震检波器置于另外一口井中接受地震波的观测方式获得两井之间有关地质结构的地震信息的过程。在井间地震采集之前,同样要进行井问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即根据油田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应用测井、地震、地质和钻井等资料建立井问地震模型,通过模型正演,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观测参数,以保证井问地震观测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特点由于此法是将震源和检波器置于井中目的层附近,没有地表风化层和低、降速带的影响,因此井间地震资料比地面地震资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此外,井间地震比地面地震有更准确的深度信息,所以此法更精确、更可靠。
设备井间地震采集设备由三部分组成:(1)井中震源,既要保证能够激发足够能量的地震波,还要保证不能破坏井筒和井壁,现在工业生产中采用的震源有井中可控震源、井中重锤震源、井中电火花震源、井中偏心轮震源和井中空气枪震源等,其激发能量的传播距离从几百米到一千多米不等;(2)井中检波器,根据井问观测的任务的不同,可以选择井中多级三分量检波器或井中水听器串;(3)地面记录系统,一般说来,所有能用于地面的地震勘探记录系统均可用于井间地震。1
用途(1)利用接受到的纵波初至时间信息,应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反演井问纵波速度,了解岩石物性在井问的变化;(2)利用接受的纵波初至的频率或振幅信息,应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反演井问岩石的品质因子,了解岩石物性在井问的变化;(3)利用接受的横波初至时问信息,应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反演井间横波速度,了解岩石物性在井间的变化;(4)利用接受的反射波(包括纵波、横波及转换波)信息,利用反射波成像技术,对反射波进行成像,了解地层在井问的变化。综上所述,通过上述井间地震波信息,可以获得有关井间岩石物性及地层的变化信息,从而为调整油田开发方案、预测剩余油分布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发展趋势井间地震采集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此法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井中设备的发展。由于在井中激发,对震源的要求是既不能破坏井况,又要尽可能地提高激发能量,力争传播更远的距离。原先井中震源的激发能量只能传播几十米,现在已经发展到传播几百米、上千米。井中接收系统也由原来的单级单分量模拟检波器发展到现在的多级多分量数字检波器。随着设备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井中震源的激发能量、主频以及频带范围还会不断提高,进而提高井间地震的探测范围和分辨率。井中接收系统会向更多级数方向发展,要求更高的数字信号传输效率。采集方式从单井激发单井接收发展到单井激发多井接收,从而进一步提高采集效率,降低采集成本。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