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效应中分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随机辐射效应的发生没有剂量的阈值,就是说这种效应发生与否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剂量界限。效应发生几率(可能性)与受照射剂量大小有关,剂量大,损伤可能性也大。非随机效应则有一个明确的剂量值,只有当照射剂量超过某一界限值时,才会发生辐射生物效应,效应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大小有关。1
详解众所周知,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中,白血病的发病率在爆炸后几年内开始增长。这种增长与暴露于爆炸所产生的电离辐射相关联。白血病是一个辐射曝光的远期后果的例子。
在个体被辐照后几年或者更久出现的放射性效应有几个共同的特点:①效应发生的概率(即:表现出这种效应的人占总人群的比例)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②对一个个体来说,效应的严重性与剂量的大小无关。③损害剂量无阈值,即不能很肯定地说低于某个阈值就不会发生辐射效应。
明显地,这些效应是辐射激活在人体中产生疾病的机制的结果。随机过程(失调或辐射效应)是根据辐射的剂量出现的可能性,而不是失调的严重性。事实上严重性与剂量无关,表明辐射引发了一个疾病的过程,最终的结果由个体中的其他因素决定。
对诸如辐射等因素产生的随机效应提供精确估计的困难之一是,这些效应在无辐射的情况下也发生。确切地说,这里存在着有别于我们所考虑的因素以外的原因产生的该效应,也即“自然发生率”。
三种辐射随机效应已经分类如下:①致癌作用,诱发癌症;②致畸作用,对胎儿的辐照诱发的出生缺陷;③致突变作用,在受精前对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辐照诱发后代的遗传异常。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