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潟湖海绵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在岸礁或堡礁的后方以及环礁或镯礁中间形成潟湖,按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可分为海岸潟湖(如新村潟湖、沙老潟湖)、礁后潟湖(如大铲堡礁礁后潟湖)和环礁潟湖(如华光环礁潟湖、永乐环礁潟湖),包括镯礁潟湖(如羚羊礁潟湖)等。潟湖的深度浅者不足10 m,中型环礁潟湖的水深以20~30 m居多,大型环礁潟湖的深度可超过50 m,少数可达100 m左右。潟湖水的盐度一般接近于正常海水的盐度。因受地表水补给多寡的影响,一些海岸潟湖的湖水可以出现淡化或咸化的现象(王国忠等,1982)。

简介在岸礁或堡礁的后方以及环礁或镯礁中间形成潟湖,按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可分为海岸潟湖(如新村潟湖、沙老潟湖)、礁后潟湖(如大铲堡礁礁后潟湖)和环礁潟湖(如华光环礁潟湖、永乐环礁潟湖),包括镯礁潟湖(如羚羊礁潟湖)等。潟湖的深度浅者不足10 m,中型环礁潟湖的水深以20~30 m居多,大型环礁潟湖的深度可超过50 m,少数可达100 m左右。潟湖水的盐度一般接近于正常海水的盐度。因受地表水补给多寡的影响,一些海岸潟湖的湖水可以出现淡化或咸化的现象(王国忠等,1982)。

潟湖沉积的物源,一是潟湖中原地生长的珊瑚、有孔虫、软体动物和藻类等遗骸;二是从珊瑚礁的生长带或礁坪上搬运来的生物碎屑物质;三是来自岸礁附近的陆源物质。三者的含量或相对比例取决于湖水的循环程度和珊瑚礁的成熟度。较大潟湖的沉积相可以细分为三个亚相。1

潟湖斜坡珊瑚生长带亚相潟湖斜坡的坡度自几度到30°不等,底质一般由珊瑚和介壳等的砂砾屑组成,大多数斜坡的上部有珊瑚群体生长。一般珊瑚群体呈灌木丛状密集丛生,常以长枝状、粗枝状和匍匐状鹿角珊瑚为主,并有蔷薇珊瑚、杯形珊瑚等,其上部覆盖率可达80%,向下逐渐减少。在一些镯礁潟湖斜坡上,仅有稀疏的珊瑚、软珊瑚群体和仙掌藻等生长,而在一些开放性好的大型环礁潟湖中,则潟湖斜坡完全近似于礁前原地珊瑚礁格架相,如宣德环礁的永兴岛西南侧。在海岸潟湖和礁后潟湖中,斜坡上的珊瑚群落发育较差,其下限水深为3.4~6.0m。1

潟湖内珊瑚斑礁亚相珊瑚斑礁的平面形态常呈斑块状、条带状或网格状,因受季风或基底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的控制,常呈北东一南西向或东一西向排列,在空间形态上,它们呈圆丘状或岗岭状。组成斑礁的活珊瑚群体常呈灌木丛状或倒锥体状(顶大底小),珊瑚的属种则以枝状鹿角珊瑚、蔷薇珊瑚和杯形珊瑚为主,其下部常有薄层珊瑚呈卷心菜状产出。虽然潟湖中平时风平浪静,但水深8 m以浅,斑礁上的活珊瑚常被风暴摧毁,断肢遍布。这表明在一些大、中型潟湖中,风暴浪基面在8 m左右。1

潟湖底海绵-珊瑚丛生亚相或砾砂亚相海水交换积极的潟湖或较年轻的潟湖底部,常茂密地生长着外骨骼脆弱的、被壳状的或卷心菜状的深水珊瑚。其中,被壳状的属种有盔形珊瑚(Galaxea)、厚丝珊瑚(Pachyseris)、裸肋珊瑚,并有少量娇嫩的细枝状或薄片状的属种,如薄层珊瑚、叶状珊瑚(Lobphyllia)和排孔珊瑚(Seriatopora)等。它们组成繁荣生长的卷心菜园式景观;而且,还有高为30 cm左右的粗条状或细条状的棕灰色或黑色的海绵,亭亭玉立于珊瑚丛中,组成海绵-珊瑚丛生亚相(王国忠等,1988)。

在一些发育较成熟的环礁或靠近礁坪的潟湖底面上,常充填着生物砾屑和砂屑沉积物,并组成潟湖砾砂亚相或粉砂亚相。在湖底,海龟草和藻类生长较好,并有较丰富的软体动物和有孔虫等生长。

本相带的鉴别标志是沉积物的分选性极差,底质中富含薄壳型瓣鳃类软体动物,有孔虫中以底栖瓷质壳和螺旋壳居多,且其属种少而个体多,即属种的分异度低。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