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黄土塬地震勘探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在黄土塬地区利用地震反射波法勘探地下质构造及地层特性的方法。中国的黄土塬地震勘探源于1951年初。当年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地震队就是在陕北延长的黄土塬地区开展地震勘探试验工作。1

历史1957年西安石油地质调查处首次组织方法攻关试验队在定边,环县一带开展黄土塬地震勘探方法攻关试验,在沟中和大塬上(西峰塬)获得较好的地震记录。至1959年,在该区共投入26个地震队年,完成地震剖面6196km。在1967一1968年期间,银川石油勘探指挥部将2117地震队定为黄土塬地震勘探方法试验队,在盐池大水坑以南的黄土塬地区开展新一轮地震方法攻关试验。1969年六四六厂组织10个地震队进入灵武、盐池地区再次开展大规模的黄土塬地震勘探方法试验。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不仅摸索到一套黄土塬地震勘探工作方法,而且在该区已建成一个大型油气田,成为西气东输的重要资源基地之一。

黄土塬地貌黄土地区的一种地貌。指黄土覆盖的较高而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其周围为沟谷所环蚀,边缘由于受沟谷的向源侵蚀而参差不齐。它可以是黄土堆积在侵蚀切割不强、地势平坦的大片古地面上而成;也可以是充填山间或山前低地中的平坦黄土面受沟谷分割而成。它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保存完好而宽广的平坦地面。是中国西北黄土地区的特有地貌。塬面高出谷底约一百余米,黄土厚度达数十米,地下水埋深普遍在20m以下。抗震经验认为,塬面是抗震有利地段,但塬边则属危险地段,甚至可使震害加重。

技术难点黄土塬地震勘探难点主要包括:(1)巨厚的黄土形成的低降速层随着冲沟切割剧烈变化产生的静校正问题;(2)在干燥疏松的黄土层中激发地震波,其能量衰减迅速,尤其是高频成分损失严重,下传能量微弱,大部分能量在近地表形成强烈的干扰波;(3)巨厚的黄土层对反射上来的有效能量也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使得地震记录的信噪比极低;(4)鉴于上述地表条件,人们不得不沿沟部署弯线排列,从而使得一些在其他地区应用比较成功的地震勘探技术难以在该地区发挥作用。

采取主要技术措施进入21世纪以来,黄土塬地震勘探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1)大力推广地震数据交互初至波静校正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黄土塬的静校正问题;(2)广泛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多线地震与宽线地震等勘探技术,大幅度增加目标层的有效覆盖次数,使该地区的地震剖面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3)应用地震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

发展展望中国的黄土塬地震勘探工作原先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实际上,中国的西部地区黄土塬分布非常广泛,如塔里木盆地的叶城地区和甘肃的民和盆地均有黄土塬分布。由于黄土塬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各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难点。因此在不同黄土塬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作有不同的地质特点和难点,黄土塬地震勘探技术攻关任务任重道远。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