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窑又称“馒头窑”,因为形状近似馒头而得名,是陶瓷窑炉的一种。始于战国时期,宋代以后以煤为炉料,为最早以煤为炉料的陶瓷窑。圆窑一般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多在生土层掏挖修制或以坯、砖砌筑而成。点火后,火焰自火膛先喷至窑顶,再倒向窑底,流经坯体,烟气从后墙底部的排烟孔进入后墙烟囱排出1。
概述圆窑是陶瓷窑炉之一。亦名馒头窑。属间歇式窑,因形近似馒头而名。北方流行。我国周代已有略具馒头窑特点的窑炉,春秋战国时期的窑和宋代北方各窑均属此类型。宋以后为烧煤窑。窑前火膛呈半圆形,火膛和窑室合成一个馒头形空间,窑门留一口加煤。火焰自火膛喷向窑顶,再倒向窑床,烟气从排烟口、竖烟道排出窑外,属半倒焰式。烧成温度可达1300℃2。
结构圆窑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多在生土层掏挖修制或以坯、砖砌筑而成。馒头窑的特点是容易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保湿性较好,适用于焙烧胎体厚重、高温下釉黏度较大的瓷器;但由于它升温、降温都比较慢,烧成时间相对较长,且窑内温度前后、上下分布不够均匀,所以容易出次品1。
特点①结构简单,烟囱不高,易于建筑,基建投资少。②灰坑深而大,在包覆耐火泥的木棒上盖陶瓦架成炉栅,减少了大块结渣。③煤的燃烧阻力大,靠烟囱抽力维持燃烧,难以控制还原焰。抽力过大时,窑内温度和气氛易波动,影响产品质量。④北方寒冷期长,为了保温,须加厚窑壁,不利于瓷坯的快烧速冷。⑤一般说来,窑内温差较大。⑥劳动强度高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程鹏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