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附子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具有温脾肾,退阴寒之功效。主治脾肾虚寒,呕吐,或翻胃噎膈。
组成黑附子(重一两四五钱,端正底平尖园)一枚。
用法用量上灰火炮皮裂,入生姜自然汁内,浸润晒干,再炮,再入汁浸润,仍晒再炮,用尽姜汁半碗为度,却去皮脐为末,以人参煎膏为丸,如黍米大。每服数丸,津唾咽下。胃气稍,复,饮食稍进,投以温补之剂。
功用温脾肾,退阴寒。
主治脾肾虚寒,呕吐,或翻胃噎膈。
附方名称:附子丸
组成:附子(炮裂,入水少时,去皮脐)、干姜(炮)、熟艾(微炒,为末)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以新汲水调面拌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二丸,用面一钱匕,以水一盏半化开,煎三五沸,空心服之。服后觉热,以饭压之。或患冷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主治:一切冷痢。或患冷病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名称:附子丸
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乌梅肉(炒干)各一两,干姜(炮)一两半,黄连(去须,炒)二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米饮送下,日晚再服
主治:洞泄寒中,注下水谷,或痢赤白,食入即吐,食物不消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名称:附子丸
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高良姜各一两,甘草(炙,锉)一分
用法:上为末,陈米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濡泻不止,或冷痢无度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重要文献摘要《妇人大全良方》:“神效附子丸:治脾管虚寒,呕吐或翻胃噎噎。用黑附子(重一两四五钱,端正底平尖园)一枚。灰火炮皮裂,入生姜自然汁内,浸润晒干,再炮,再入汁浸润。仍哂,再炮,用尽姜汁半碗为度,却去皮脐为术,以人参煎膏,丸黍米大。每服数丸,津唾咽下。胃气稍复,饮食稍进,投以温补之剂。”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泽银 - 硕士生导师 -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