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资料流程图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资料流程图(data-flow diagram,DFD),又称数据流图或数据流程图。数据流图DFD是描述系统中数据流程的一种图形工具,它标志了一个系统的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以及把逻辑输入转换逻辑输出所需的加工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流图不是传统的流程图或框图,数据流也不是控制流。数据流图是从数据的角度来描述一个系统,而框图是从对数据进行加工的工作人员的角度来描述系统。

简介资料流程图,即数据流程图是描述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性,它把物流内容去掉,只剩下信息的存储、流动、处理、输出等过程,使我们有可能抽象地总结出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及各项任务之间的顺序和关系;二是概括性,它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总体,给出系统的全貌1。

基本方法众所周知,数据流程图是由外部实体、数据处理、数据流与数据存储4种符号组成,画图时,采用“自顶向下、逐层扩展”的方式。首先画出信息系统的顶层(0级)数据流程图,描绘出该信息系统的系统边界与外部的关系,然后再画出系统的1级数据流程图,对系统的内部主体结构做进一步的描述,即信息系统的1级数据流程图。在这一级的图中,重点是描绘该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系统中最主要的各模块的数据处理过程与数据关系,使人通过这个图就可对信息系统的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有清晰的概念,切忌不要画得过细,那样会干扰使用者的思路,使他们抓不住重点。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对1级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个主要模块进行进一步扩展,从而形成2级、3级等各级数据流程图。每个下级数据流程图都是对上级图中某一个处理模块的扩展。这就是“自顶向下、逐层扩展”的绘制方式。最后一级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个数据处理模块一般都不必再进一步分解,每个开发者与使用者都清楚地知道该模块具体的处理方式与处理过程。

理论数据流图也称为气泡图。DFD是系统设计自上而下方法中使用的一种设计工具。这个上下文级别的DFD接下来是“爆炸式”的,以产生一个1级的DFD,显示正在建模的系统的一些细节。Level 1 DFD显示了系统如何分成子系统(过程),每个系统处理一个或多个来自或来自外部代理的数据流,它们一起提供系统的所有功能整个。它还识别必须存在的内部数据存储库,以便系统执行其工作,并显示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流。

数据流图是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SSADM的三个基本视角之一。项目发起人和最终用户需要在系统演进的各个阶段得到简要介绍和咨询。通过数据流图,用户可以看到系统将如何运行,系统将完成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系统。可以绘制旧系统的数据流图,并与新系统的数据流图进行比较,以便比较以实现更高效的系统。数据流图可以用来为最终用户提供一个物理的概念,即它们输入的数据最终对整个系统的结构从订单到发送到报告有影响。如何开发系统可以通过数据流图模型来确定。

在开发一组的过程中整平数据流图分析员/设计者被迫处理系统可以如何被分解为分量的子系统,以及标识的交易数据中的数据模型。绘制数据流图(Yourdon&Coad和Gane&Sarson)有不同的表示法,为流程,数据存储,数据流和外部实体定义不同的可视表示。

数据流程图的画法画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原则:

①数据流程图上所有图形符号必须是前面所述的四种基本元素。

②数据流程图的主图必须含有前面所述的四种基本元素,缺一不可。

③数据流程图上的数据流必须封闭在外部实体之间,外部实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④处理过程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⑤任何一个数据流子图必须与它的父图上的一个处理过程对应,两者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即所谓“平衡”。

⑥数据流程图上的每个元素都必须有名字。

画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步骤:

①把一个系统看成一个整体功能,明确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②找到系统的外部实体。一旦找到外部实体,则系统与外部世界的界面就可以确定下来,系统的数据流的源点和终点也就找到了。

③找出外部实体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

④在图的边上画出系统的外部实体。

⑤从外部实体的输入流(源)出发,按照系统的逻辑需要,逐步画出一系列逻辑处理过程,直至找到外部实体处理所需的输出流,形成数据流的封闭。

⑥将系统内部数据处理又分别看做整体功能,其内部又有信息的处理、传递、存储过程。

⑦如此一级一级地剖析,直到所有处理步骤都很具体为止。

画数据流程图的注意事项:

①关于层次的划分

逐层扩展数据流程图,是对上一层图中某些处理框加以分解。随着处理的分解,功能越来越具体,数据存储、数据流越来越多。究竟怎样划分层次,划分到什么程度,没有绝对标准,一般认为展开的层次与管理层次一致,也可以划分得更细,处理块的分解要自然,注意功能完整性,一个处理框经过展开,一般以分解为4个至10个处理框为宜。

②检查数据流程图

对一个系统的理解,不可能一开始就完整,开始分析一个系统时,尽管我们对问题的理解有不正确、不确切的地方,但还是应该根据我们的理解,用数据流程图表达出来,进行核对,逐步修改,获得较为合理的图纸。

③提高数据流程图的易理解性

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员调查业务过程,与用户交换思想的工具。因此,数据流程图应简明易懂。这也有利于后面的设计,有利于对系统说明书进行维护。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慧维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