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性,在外电场作用下,不导电的物体,即电介质,在紧靠带电体的一端会出现异号的过剩电荷,另一端则出现同号的过剩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简介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permittivity),又称诱电率 介电常数又叫介质常数,介电系数或电容率,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ε表示,单位为法/米 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1
原理如果将某一均匀的电介质作为电容器的介质而置于其两极之间,则由于电介质的极化,将使电容器的电容量比真空为介质时的电容量增加若干倍。物体的这一性质称为介电性,其使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为该物体的介电常数,用以表示物体介电性的大小。
在矿物分离工作中可利用矿物的介电性来分离电介质矿物:将矿物样品放在介电常数适当大小的某种电介质液体中,此时在外电场作用下,介电常数大于电介质液体的矿物将向电极集中,而小于电介质液体的矿物则被电极所排斥,从而将不同介电常数的矿物分离开。
常见溶剂的介电常数(水) 78.5
(甲酸) 58.5
(N,N-二甲基甲酰胺)36.7
(甲醇) 32.7
(乙醇) 24.5
(丙酮) 20.7
(乙酸或醋酸) 6.15
(苯) 2.28
(四氯化碳) 2.24 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晓林 - 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