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可控指数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可控指数,即可以控制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增长与剔出了物价变动后的或实际增长之商。

可控的双参指数型约束混凝土本构及其应用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的下降段影响着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预测,结合6组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破坏试验结果,提出一种软化特征可控的双参指数型约束混凝土本构。双参指数型本构考虑了方钢管宽厚比、混凝土强度、钢管截面含钢率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很好地模拟在不同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的软化行为。基于双参指数型本构,对6组方钢管混凝土试验结果进行了轴压破坏的受力全过程模拟,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1

本构中软化下降特征的影响钢管的被动约束效应直接决定了核心混凝土的本构模型软化下降特征。对于方钢管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Hu和Huang等采用钢管的宽厚比w/t或径厚比R/t度量钢管的约束效应,假定横向约束应力fL以及软化残余强度fR是w/t或者D/t的函数,即通过钢管混凝土的截面特征,确定约束混凝土单轴本构的下降特征。

通过钢管-混凝土相互作用分析,确定横向约束作用的本构,特别是软化下降方面,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Susantha等、Hu和Huang等、Bousalem等建议直线型软化下降模型,Binici基于断裂力学原理建议了一种单参指数型下降模型。

已有的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主要基于试验回归得到,由于混凝土力学性质比较复杂,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使得研究的计算式比较烦琐,其中部分参数的力学概念和物理意义尚不清晰。在钢管混凝土中,钢管被动约束的不断削弱会导致本构中软化下降逐渐增强,将提供一种双参指数型应力-应变关系,能较好的描述这一现象,且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1

方钢管混凝土试验验证为了验证提供的双参指数型本构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Huang等的6组方钢管混凝土试件在轴压工况下的力学性能进行模拟,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在确定软化特征可控的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 ABAQUS 描述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的力学全过程,计算中采用的假设包括:1)钢材本构为弹塑性模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2)不考虑钢管的初始焊接残余应力和初始几何缺陷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3)假定混凝土为密实状态,暂不考虑浇筑不密实对混凝土本构的影响;4)钢管和混凝土的界面接触模拟处理措施为法向硬接触,切向采用Coulomb型摩擦建立模型。1

一种衡量发电商市场控制力的新指标在总结传统市场力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提出了反映机组市场力的市场电价可控区的新概念,建立了从市场电价角度衡量各厂商市场力大小的指标市场价格可控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衡量市场力程度的综合指数和衡量厂商滥用市场力行为的指标。这些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市场力变化的动态信息,使得对市场控制力的监管更科学化和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采取针对性和预知性措施以抑制市场力的垄断行为。2

机组的市场价格可控指数在市场价格可控区的基础上,提出了机组的市场价格可控指数(market price controllable index,简称MPC指数) 的概念,该指数可以定量描述各机组对市场电价的可控制力大小,并能反映电力市场中需求弹性、输电拥塞、机组报价变化因素等问题。由于机组市场力与价格可控区的大小成正比,与机组可以控制的价格成正比。2

影响机组市场力的因素机组对市场价格可控指数的大小取决于机组的相对容量、可调出力范围、其他对手的报价策略、负荷高低、负荷弹性、n-1供给、封顶价格、远期合约及网络拥塞等因素。

a、机组装机容量反映了市场集中度。装机容量越大,机组i面对的需求曲线di越陡,价格可控区越大,机组的市场力也就越大。b、相同容量的机组中,可调出力大的机组,其电价可控区较大,拥有的市场力也大。c、市场成员的报价策略。报价陡度和高低分别对应于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弹性和价格。d、市场成员数量越多,则市场总供给曲线越平缓,曲线di的弹性越大,各机组的市场力就越小。e、负荷高低,即对应于经济学中的市场需求。f、封顶价格。在市场成员报价普遍较高时,采用封顶价格可以限制市场均衡电价Pe,max 。g、n-1机组的供给。当n-1机组的最大供给与负荷需求出现缺额时,对应机组可以将市场电价无限制地抬高,须采用封顶价格加以限制。h、负荷弹性。若用户负荷需求无弹性,则所有曲线di的弹性也随之降低。i、远期合约。j、输电网拥塞使送电区负荷低于无网络约束的负荷,而受电区负荷高于无网络约束的负荷。

MPC指数可以作为交易中心或监管机构的决策依据之一,用来研究市场中各成员对市场电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加以控制和管理,比如设置必开(must run)机组(核定成本定价) ,以平稳市场电价。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岳阳 - 副教授 - 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