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底板条是用于拼接成船舶底板的材料,船舶底板条之间通过搅拌摩擦焊连接而成,每块船舶底板条两端分别设有焊接连接块,船舶底板条为曲面状,船舶底板上设有等角度排列的加强筋,船舶底板内还设有加强筋构件,加强筋构件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1
简介由于船底板各部受力不同,因此船底板板厚也有所不同,其中平板龙骨最厚。平板龙骨位于受力最大的船底纵中线上,并在船最低处易于积水腐蚀。规范规定其厚度不得小于船底板厚度加2mm,且均应不小于相邻船底板的厚度,其宽度在整个船长范围内应保持不变,但其宽度不必大于1800mm。在船中部由于受总纵弯矩大,因此规范规定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船底板厚度不得小于端部船底板厚度,并使船中部0.4L区域以外的船底板厚度逐渐向端部船底板厚度过渡。
船底板是船底结构的组成部分,船底结构可分为单层底、双层底、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等多种。其中双层底为船底板和内底板组成。2
优点可以根据船舶底部的曲面角度确定该船舶底板的曲面角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缝焊接,不易产生变形,符合需求。
船底结构单层底结构1)横骨架式单层底结构
横骨架式单层底结构是船底最简单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应用于小型船舶、内河船舶以及大中型船舶的首尾端部。
骨架式单层底结构除底板外,还包括下列构件:安装在船底中心线上,并尽可能延伸至首尾柱的中内龙骨;除首尾端外,在船中部为连续不间断的构件;设置在每一肋骨位置,左右对称,在中内龙骨处间断,连接舷侧与肋骨的为肋板;在肋板处间断的纵向构件为旁内龙骨,旁内龙骨每侧设1~2道。此外,有时在舭部设舭肘板以连接船底肋板和舷侧肋骨。
2)纵骨架式单层底结构
纵骨架式单层底结构在底板上设置数量较多的纵骨,称为船底纵骨,此时中内龙骨可以连续也可以间断。在小型舰艇的机舱中,有多道基座纵桁或旁内龙骨时,也可不设中内龙骨。尺寸较大的肋板,每隔几档肋骨开穿越孔让纵骨贯通,纵骨为扁钢、球扁钢或不等边角钢。中内龙骨、旁内龙骨和肋板为焊接丁字梁(俗称为丁字铁或T型材)。纵骨架式单层底结构多见于各类小型快艇。
双层底结构双层底结构由底板、内底板、内底边板及纵横式骨架等构件组成。
内底板的钢板长边沿船长方向布置,形成平行于船体中心线的板列。为了进出双层底舱,通常要在每个舱室对角处的内底板上开设人孔,并用水密人孔盖在四面予以封闭,以保持内底板的水密性。
内底边板是在舭部将外板与内底板连接起来的一列板。它有下倾式、上倾式、水平式和折曲式四种。
一般杂货船都采用下倾式内底边板,其优点是可以利用舭部作为污水井,且这种形式货舱容积损失较小。水平式内底板相当于把内底板延伸到舷侧,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且施工方便。但为了防止排泄舱内积水,内底板上需另设污水井。这种形式多见于客船或首尾端的双层底。上倾式内底边板一般用于散装货船,形成底边舱并有利于散货的装卸。折曲式内底板多应用于在河道或浅险地区航行的内河船,由于内底板在舭部的升高有利于航行的安全,改善了船舶抗沉性。
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为机舱部位的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它由底板、内底板、中桁材、旁桁材、肋板等构件组成,这种结构一般应用在中小型船舶上。
中桁材是重要的纵向强力构件,除在首尾端可以间断外,在船舶中部都是连续的。中桁材通常为水密结构,可减轻双层底舱内自由液面的影响。旁桁材则在肋板处间断,其上开有人孔或减轻孔,上缘的通气孔和下缘的流水孔可供空气和液体流动。肋板是设在每一个肋位的底横向构件,对保证船体的横向强度和局部强度起重要作用。肋板分水密肋板、开有人孔或减轻孔的实肋板以及由钢板和型钢制成的组合肋板三种。水密肋板将双层底舱分隔成不同用途的各类液舱。
纵骨架式双层底结构大型干货船、散装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的中部均采用纵骨架式双层底结构。强度相同时,其结构重量小于横骨架式。数量较多的底纵骨和内底纵骨在水密肋板处断开,并用肘板与之连接。
近年来,大型船舶双层底中部多采用箱形中桁材以代替普通中桁材。两平行桁材构成的箱形结构作为各种管路的通道,俗称管弄。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尹维龙 - 副教授 - 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