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原则(axiom for count)亦称计数公理,即数数的原则:1.数事物时,只要每个事物都数到,并且每个事物只数一次,数的结果是惟一确定的一个数,它与数的次序无关;2.数事物时,可用其他事物代替要数的事物(两事物间是一一对应的),然后再数,数的结果不变;3.数事物时,数到最后一个数,就是数的结果。但是数的进程是无限的,如果再有要数的事物,则还要继续数下去,即自然数可以无限制地数下去1。
基本介绍计数,口语化又称数数。要知道有限集合A里的元素个数,我们按照自然数列的数的顺序,数出一、二、三、四…...,如果数到五十,集合A里的元素已被数尽,就说集合A里的元素有五十个。这个计数过程实际上是用自然数列(从“1”开始)与被数的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对应到自然数列里的某一个数,这个数就是计数的结果。
自然数列起到了标准集合的作用。
集合A和从一到五十这些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是等价集合。“五十”就是这一类等价集合的标记。
计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的数。一个一个地数叫单元计数(也叫逐一计数),几个几个的数叫按群计数。
计数时,必须遵守下列计数公理:
(1)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次序无关。只要每个元素都数到,不遗漏,并且不重复,计数的结果是唯一的。例如要数教室里的课桌,从前排数起,还是从后排数起,只要对每个课桌都数且仅数一次,最后计数的结果都一样。
(2)数东西时,某样东西可以用另外一些等价集合来替。例如数全校学生人数时,可由名册上的姓名来代替。
(3)计数的过程是无限的。数一个有限集合里的元素,元素被数尽了,说明这一个计数过程结束了。这不意味着计数过程都是有限的,也可以无限地数下去。例如数钟摆的摆动次数,不停地摆动,可以不停地数[2]。
有的书籍上说,计数公理就是在计数时:
(1)只要没有遗漏,没有重复,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
(2)用其他事物代替要数的事物,计数的结果不变。
(3)最后出现的数就是数得的结果。
计数的这个特性,称为计数公理或计数原则。
相关概念计数的含义数数就是计数,计数的过程就是把物体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由小到大的若干个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要想知道一队学生有多少人,就从排头一个一个地数,把人数和自然数1,2,3,4,…依次对应起来,如果数到“25”正好数完。则这一队就有25名学生.
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一”是基本单位,其他计数单位又叫作辅助单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10个较低单位等于1个较高单位。
计数过程3~6岁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口头计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从任意一数起计数→按数取物→按群计数。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武伟 - 高级工程师 - 天津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