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相邻河流的洪涝灾害进行统一治理、水利资源进行联合利用的开发。是开发水利资源的一种形式。例如,在两河相近河段,选择水位差较大的适宜地点,修建引水建筑物,利用水头差进行水力发电。此外,还有跨流域引水灌溉、生产、生活和生态供水、开凿运河发展航运等。1
特点跨流域开发是在山区各河流或灌区河网之间,当有两条相邻河流的局部河段非常靠近且两河段之间有相当的水位差时,可考虑从高水位河道向低水位河道引水,利用两河道间的落差来发电,这是另一种有效的小型水电站的开发方式。梯级开发与跨流域调水相结合则效益更显著。2
水力资源开发方式的一种。特点是两河相邻,且某段相距很近而水位相差又较大,就可考虑在适宜地点穿越分水岭修建水电站引水建筑物,将水位较高的河水引至较低的邻河,利用两河水位差以形成水电站水头。有时,还可在引水建筑物进口附近的河上筑坝抬高水位,以获得更大的水头。3
对环境的影响跨流域开发工程主要有区域开发、跨流域调水等活动。跨流域调水不仅造成水系的混乱,引发流域生态系统的变化,而且还可能导致被引水河流水资源变化、引水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问题。我们仅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来论述跨流域开发工程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东部南水北调工程,包括东线和中线两个方案,将贯穿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流经10个省、市。这是一项宏伟庞杂的跨流域开发工程,必然对地质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东线南水北调对长江河口环境的影响长江口口门宽达90km,水域辽阔,水文特性和河床演变复杂。现状环境受径流量大小、潮汛强弱、河道深浅及含盐高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东线调水1000m3将改变这些因素的量值及其组合情况,可能引起盐水入侵、拦门沙增加、渔场变化及水质污染等问题,尤其在枯水季节将增加海水入侵长度和入侵时间,因而影响长江人海口地区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水质。
南水北调对沿线土壤盐渍化的影响按地球化学过程来看,太行山和燕山山前洪积冲积原带,因地下水埋深大,矿化度多在0.5-1g/L以下,土壤地球化学过程以淋滤为主,不受土壤盐渍化威胁。但河流冲积平原,如河北中部、江苏北部、山东北部为黄泛平原区,许多地区地下水位埋藏浅,矿化度多为2g/L左右,局部达5g/L以上,土壤地球化学过程以累积为主,是我国盐碱土壤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南水北调后这些地区水量平衡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粉砂壤土渗漏、侧漏,地下水位将会升高,次生盐渍化的产生和扩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采取积极防范措施。
南水北调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东线南水北调方案中,输水线路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淡水湖泊,这些湖泊有着水生生物活动的优越条件(水浅、含氮、磷、钾、有机物等,水草丰富,透明度好,阳光充足),是我国淡水渔业基地之一,也是水生植物的富产区。调水后,湖泊环境将产生变化,沿线湖泊水位抬高、水深增加,静水或缓流水体变成速流水体,泥沙含量增加,湖水透明度减小,水体初生产力(藻类、游植物、水草)降低,湖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冲淡,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减弱,这些都将威胁水生植物的生存,命鱼类饲料减少,从而影响整个水体生态系统。4
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是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方法从余水的流域向缺水流域大量调水,以便促进缺水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缓解流域人畜用水的矛盾。因为这里所指的流域一般都是空间尺度较大的流域,所以跨流域调水经常又被称为“远距离调水”。跨流域调水中的人工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改变河流的流向和修建能输送大量水的大运河。跨流域调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沟通珠江和长江流域的灵渠工程、京杭大运河都是历史上跨流域调水的典型事例。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宁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