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是指应用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传感等信息技术,结合企业管理理念,驱动电力工业旧传统工业向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型工业转变,为电力企业生产稳定运行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支撑和引领变革的过程。1
简述电力信息化的实现包括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环节在内的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调度、以及实现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电力营销和电力企业人财物、协调办公、综合业务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电力信息化主要包括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电力信息化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电力信息基础平台、业务应用和保障体系。电力信息基础平台为电力生产自动化和电力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传输和、业务集成提供摹础支撑。安全防护、标准规范、浮价考核等措施为电力企业信息化提供坚强保障。1
基础平台建设建设内容包括:
①数据中心、数据交换、数据集成、企业门户、信息通信网络等。
②基础电力专用网、公共数据网、虚拟专用网络、卫星网络系统和地面光纤网络搭建电力企业级信息通信网络,对所属企业实现网络覆盖。1
业务应用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电力营销、安全生产、电子商务、科研管理、电力市场交易、综合业务类与企业管理相关的业务应用,以及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检修、电网空间情息、视频监视、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燃料管理、移动作业平台和能量管理系统、广域测量系统、电网动态稳定定临测预警等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系统等。1
保障体系包括安全防护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技术研究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
1、安全防护体系:采取信息安全主动防护策略,推广等级保护,健全风险评估,建立信息安全应急、通报管理等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具备调度灾备功能。
2、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应用、信息安全和管理运行等相关标准,推进信息化项目规范化管理。
3、管理调控体系: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管控体系,编制集团企业统一的信息化规划,实现信息化项目全过程管控。
4、评价考核体系:将信息化工作指标纳入企业主要负责人业绩考核,推进信息化评价考核、同业对标和信息化企业评价指标研究。
5、技术研究体系:开展电力新技术研究,开发具有电力特色的系统集成和满足安全要求的j软、硬件系统。
6、人才队伍体系:培养信息化管理、建设、运维、应用、安全督查及通信等复合型专业人才梯队。1
发展阶段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为提高电厂和变电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系统,用于各业务部门管理。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指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在电力行业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迅猛.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应用全面展开,并开展了信息安全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信息化发展到第四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企业资源计划、资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集团控制、人财物集约化、全面预算管理等全面展开。围绕管理创新,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变革和重组,组织扁平化和精益化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通过信息化支撑企业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最终建立起信息化企业。2
发展障碍电力信息化的成绩不容否定.但电力信息化的发展确实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战略规划和科学组织,信息部门处于从属地位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分散、系统缺乏集成、实用化水平较低.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信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不深,尚未形成有利于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制约了电力企业(集团)资源整合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归纳为5个方面。
(1)缺乏信息规划,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应用系统越建越多,重复建设严重,软件开发投资大,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缺乏项目验收标准,使项目验收成为过场,软件应用成为摆设。
(2)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和规范;数据和应用体系架构分散,结构复杂;缺乏企业级的集成系统建设,信息孤岛和烟囱林立,横向数据交换困难,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高,数据源不唯一,统计的数据不准确。
(3)重视安全生产和生产自动化,轻视企业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效率低,没有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管理粗放,成本控制、预算管理、资产设备管理弱。
(4)管控分离,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形成一体化,集成性差。
(5)在企业高层和管理层,缺乏系统性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存在消极对待管理变革的情绪,缺乏围绕组织变革、流程变革、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力。信息系统、管理工具变了,但业务流程照旧或换汤不换药,业务部门各自为政,部门间协作性差,“有问题需等老板来拍板(协调或平衡利益)”的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使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不强烈。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尹维龙 - 副教授 - 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