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血通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卫生宝鉴》卷十八。具有和血化瘀之功效。主治妇人室女受寒,月事不来,恶血积结,坚硬如石,结为石瘕;寒侵子宫,瘀血积聚,坚硬如石,小腹胀大,状如怀孕,经闭不通,时发胀痛,倦怠瘦弱。症见经闭不行,小腹刺痛,按之坚硬,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涩。临床常用于宫外孕、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属寒凝血瘀者。
组成当归、京三棱(炮)各五钱(15g),广茂(炮)四钱(12g),木香、熟地黄,肉桂各三钱(9g),红花、贯众、苏木各二钱(6g),血竭(另研)一钱(3g)。
用法用量上除血竭外,同为细末,和匀。每服三钱,食前热酒一盏调下。
功用《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和血化瘀。
主治1.《卫生宝鉴》:妇人室女受寒,月事不来,恶血积结,坚硬如石,结为石瘕。
2.《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寒侵子宫,瘀血积聚,坚硬如石,小腹胀大,状如怀孕,经闭不通,时发胀痛,倦怠瘦弱。
方义本方所治之闭经乃因寒客宫中,血结不行所致。治宜温经散寒,和血行滞,祛瘀通经。方中当归辛散温行,补血和血,活血化瘀,为调经要药;红花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三棱、莪术破血逐瘀,通经消百;苏木、血竭祛瘀通经;此六味药合用,功效益彰,使瘀去寒散则血脉通,月经行。熟地黄滋阴养血以补虚,其与当归配伍可补血和血,与红花、三棱等合用,又可防祛瘀破泄而伤正之弊;肉桂辛热,温行血脉,散寒解凝,使阴寒散而血脉通,有利于祛瘀药充分发挥其通经之效;木香行气通滞以止痛;贯众苦泄止血。本方以酒调下,取其温行通脉之意,加强通经之效。诸药合用,共达和血脉,祛血瘀,解寒凝,通经闭之效。
运用诊断要点为经闭不行,小腹刺痛,按之坚硬,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涩。
临床常用于宫外孕、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属寒凝血瘀者。
加减化裁如寒甚而见腹冷、畏寒者,去贯众,加祈艾、制附子、干姜以温经散寒;如兼气滞而见少腹胀满、饮食不化者,加青皮、砂仁以行气化滞。
使用注意忌生冷及当风大小便。
重要文献摘要方论选录
《医略六书》:“寒气内凝,血积不散,女子不月,而成石瘕,故腹中疼痛不已焉。当归养血、和血脉,熟地补血、滋血室,苏木通经破瘀,血竭散瘀破血,贯众祛湿热之积,木香行结滞之气,红花活血散血,肉桂暖血温经,三棱消坚破积,广茂破血消症。水、酒煎服,使寒凝解散,则坚积自消而经络清和,何血结石瘕之有哉?此破血消症之剂,为寒凝石瘕之专方。”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金民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