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血息火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辨证录》卷二。具有和气血,解火之功效。主治中风。由入室向火,一边热而一边寒,遂致左颊出汗,偶尔出户,为贼风所袭,觉右颊拘急,口酚谟摇,和血息火汤
歌诀水煎服。一剂轻,二剂而沸闭©矣。
用法用量和气血,解火。
制法中风。由入室向火,一边热而一边寒,遂致左颊出汗,偶尔出户,为贼风所袭,觉右颊拘急,口酚谟摇,方中以补血补气为先,而佐辅之药多用阳明之味者,何居?盖阳明之脉起于鼻,交于颊中,循鼻外入上齿中,是两颊与齿正阳明之部位也。升麻、白芷乃阳明经药也,故用之以引入齿颊;而秦艽能开口噤,防风能散风邪,桂枝实表而固营卫,与归、芪、玄参同用,自善通经络而活脏腑,使真有风邪,亦于何处存活?矧原无大风之犯,不过些小之风乎,自然效应如桴鼓也。
方义头痛,加川芎,菊花;发热恶寒者,加柴胡、羌活。
附注原方选录
《辨证录》:“人有人室向火,一边热而一边寒,遂致左颊出汗,偶尔出户,为贼风所袭,觉右颊拘急,口喁於右,人以为中风之症也,而余以为非中风也,乃向火而火逼其热,以并於一边耳。若作风治,而中实无风,和其气血,而佐之以解火之味,则火平而喁斜自正也。方用和血息火汤。”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金民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