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散,中医方剂名。出自《肘后方》卷七,名见《御药院方》卷八。具有饮酒不醉,醉亦不伤人之功效。主治酒醉。
组成葛花、小豆花各30g。
用法用量1.古代用法:上为散。每服二三匕。
2.现代用法:上药共研末为散。每服2〜3g,又时进葛根饮、枇杷叶饮,或先食盐1g,再饮酒亦佳。
功用饮酒不醉,醉亦不伤人。
主治酒醉。
附注1.《御药院方》本方用:葛花、小豆花各一两。(《中医方剂大辞典?第十册》)
2.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御药院方》卷八补。(《中华神医药方》)
文献摘要原方选论:
《御药院方》:“葛花散饮酒令不醉。葛花、小豆花各等分。上焙干,为末,每二钱,白汤点服。一名双花散。”
方论选录:
1.《东医宝鉴》:“醒酒不醉,宜万杯不醉丹、神仙不醉丹、醉乡宝屑、益脾丸、龙脑汤、葛花散、三豆解酲汤。”
2.《中药炮制学辞典》:“葛花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具有解酒醒脾,止血的功能。炮制后使药物纯净。用于酒毒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如解酒毒的葛花散(《圣济总录》)、葛根散(《儒门事亲》)。”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沈洋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