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新生儿循环衰竭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新生儿循环衰竭泛指新生儿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心排出的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包括心力衰竭(泵衰竭)和外周循环衰竭(心源性休克)。
病因

1.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在胎儿期即可发生,婴儿期较儿童期多见。主要病因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见有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大血管转位、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及心内膜垫缺损。出生后即发生心力衰竭以左室发育不良综合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最常见。心肌炎、重症肺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也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
2. 心源性休克
新生儿心源性休克常由于心室射血障碍,因大块或多发性大面积肺梗死(来源于体静脉或右心腔的血栓、羊水栓、脂肪栓、气栓和右心心内膜炎赘生物等)、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膜穿孔所致严重的心瓣膜关闭不全、严重的主动脉口或肺动脉口狭窄(包括瓣上瓣膜部或瓣下狭窄)。

临床表现1.交感神经兴奋和心脏功能减退的表现
心动过速:新生儿心率每分钟160次以上是早期出现的代偿现象;烦躁不安经常哭闹;食欲下降;多汗;活动减少;尿少。叩诊心脏扩大;听诊第一心音低钝,可闻及奔马律。患儿脉搏无力,血压偏低、指、趾端发凉及皮肤发花等。
2.肺循环淤血的表现
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三凹征、呼吸困难、咳嗽、口周及指、趾端发绀。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及湿性啰音。
3.体循环静脉淤血的表现
肝脏肿大或进行性增大。长期肝淤血,可出现轻度黄疸;新生儿因容量血管床相对较大故水肿不明显。但每天测体重均有增加,是体液潴留的客观指标。
4. 重度休克表现
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发绀、皮肤出现大理石样改变、心率>120次/分钟、心音低钝、脉细弱无力或稍加压后即消失、收缩压降至40~60mmHg(5.32~8.0kPa)、尿量明显减少或尿闭。
5.极重度休克表现
昏迷、呼吸浅而不规则、口唇皮肤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极弱或扪不到、心音低钝或呈单音心律、收缩压<40mmHg(5.32kPa)、无尿,可有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出现多器官衰竭征象。

检查酌情选用以下检查:.血气及pH值;血清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及血钙;血清酶学检查;肾功能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检查;微循环灌注检查。

诊断1.安静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青紫加重。呼吸>60次/分钟。
2.心动过速,安静时,新生儿>160次/分钟。不能用体温升高解释。
3.听诊发现第一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4.肝大:新生儿在肋下可触及肝脏大于3厘米;进行性肝大或伴触痛。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得以证实,这种表现不能用横膈下移解释。
5.患儿突然烦躁、呼吸更加困难,面色苍白,口周及指趾端发绀。
6.体重增加,尿少及下肢水肿,新生儿水肿不明显。

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立即吸氧,尽快建立静脉给药通道,尽可能迅速地进行心电监护和建立必要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留置尿管以观察尿量,积极对症治疗和加强支持治疗。
2.扩充血容量,如有低血容量状态,先扩充血容量。若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及时给予5%碳酸氢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根据心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监测资料,估计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补足血容量后,若休克仍未解除,应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和硝普钠等。
4.尽量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挽救濒死和严重缺血的心肌,包括静脉和(或)冠脉内溶血栓治疗,施行紧急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5.积极治疗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和防治脑、肺、肝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防治继发感染。
6.药物治疗同时或治疗无效情况下,有条件单位可采用机械性辅助循环,如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左室辅助泵或双室辅助泵,甚至施行全人工心脏及心脏移植手术等。
7. 病因治疗是心源性休克能否逆转的关键措施。
8.尽早防治并发症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也是治疗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合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作相应处理。若继发感染,临床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抗生素予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