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强度图是在运输联系图中以节点间连接线为轴线,将单位时间内往返运输量(或交通量)折算成宽度,绘在轴线两侧而成粗细不等表示运输量大小的平面网络图形。可以形象地显示道路网中各条线路和各个路段上的运输负荷变化规律和状态,为路网规划决策、线路等级选定和路段负荷判别提供直观性良好的图形1。
运输强度运输强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运输完成的客货换算周转量(吨公里)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产值)之比。它是反映运输与经济总规模之间关系的常用分析指标。运输强度既可以用运输客货换算周转量计算,也可以用货物周转量计算。运输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各类货源和人口的地区分布。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情况,各类原材料如矿石、木材、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工业纵向结合的程度。运输强度指标在规划地区运输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计算公式是:运输强度=运输客货换算周转量/国民生产总值2。
运输强度图与交通节能交通节能,降低单位GDP的运输强度是关键。交通运输能源消耗量由运输周转量、运输结构和能耗强度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其中运输周转量是决定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单位GDP货物周转量较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单位GDP货物周转量较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加强运输组织管理、降低货物运输强度是交通运输节能的关键3。
影响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的三大因素——运输量、运输结构和能耗强度中,运输量的降低仍是交通运输节能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未来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的趋势。运输量的降低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据测算,GDP每增加1亿元,货物周转量增加0.22吨公里。第二产业比重降低1%、相应的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可使交通能耗降低2%。GDP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货物运输需求的增加,从而使货物周转量增加。要进一步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的区域布局,降低货物运输量。在货物运输的主要品类中,煤炭运输所占比重最高,运输占国家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的34%,要鼓励加大坑口电厂和煤化工基地的建设,既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煤炭的货运周转量。
当然,并不能否定调整运输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对交通节能减排的重要贡献。而且从交通运输部门自身的事权来看,优化运输结构,构建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规划、政策一体化,是交通运输迫在眉睫的任务。推进技术进步,更新装备,发展智慧交通,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更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永恒的话题3。
相关名词运输联系图运输联系图以运输集散中心为节点,点间已通车的或拟建的道路为连线,绘成点线组成的网络图。即道路网抽象成的平面简图,线中可注明里程和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交通量等),供道路网规划时测算分析使用。节点的选择视道路网的性质而定。国道网以省城和相应的大型工矿企业等为节点;省道网,可以县城和相应的港口、车站、码头及重要工农业基地为节点;地方道路网则以乡镇中心地为节点1。
运输密度运输密度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运输方式的某一段运输线路上,平均每公里线路所承担的货物(旅客)周转量(见运输量)。在铁路运输中,新线设计、旧线技术改造、运输设备和运输组织工作的采用等,都以运输密度为重要依据。中国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运输密度一般多用于分析铁路运输。在铁路运输中,新线设计、旧线技术改造、运输设备和运输组织工作的采用等,都以运输密度为重要依据。运输密度分为货物运输密度、旅客运输密度和换算运输密度。
交通图交通图又称“交通运输图”。反映交通运输布局状况的专业性地图。能形象地揭示交通运输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一般把运输线路、港站、枢纽等分布和吸引范围、客货流情况,以及地区间的运输联系等复杂内容,采用地图方法绘制成图。按其表示的地域范围,可分为世界交通图、全国交通图、地区交通图和城市交通图;按其反映的内容和特征,可分为交通运输网分布图、交通枢纽图、客货流图及其他交通图;按运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铁路图、公路图、航空图、航海图、内河航道图、运输管道图等。它是研究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也是表达其研究成果的一种手段4。
道路网几何特征道路网几何特征是运输联系图中表明诸节点间有无或需否线路连通的关系特征。是道路网系统分析模型的主要因素之一。测算时可用道路网连通矩阵表达,两节点之间有线路连接时为1,无线路连接时为0,以二元组数储存于电子计算机内备用1。
施工交通运输施工交通运输是工程施工期内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和运输管理工作的统称。水电站施工交通运输分对外交通和场内交通两部分。
对外交通:从已建公路、铁路、城镇、码头运输外来物资设备至施工工地的交通干线。通常在施工期间自成运输管理系统,运输量和运输强度相对比较稳定。水电站竣工后大都留作永久对外交通线路。水电站施工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水运和空运4类。①公路是各国水电站施工普遍采用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其优点建设标准不高,运输机动灵活,适应复杂地形地质要求,能满足施工中各类设备和物资运输,建设投资小,运行管理简单,但单位运价较高。②铁路运输是从已有的铁路站场接轨,其优点运输能力大,单位运价低,外来器材减少装卸转储损耗,但线路建设造价高,且不能单独承担工地全部对外交通运输任务。③水运在工地附近有通航河道时采用,并须设专用码头,其优点为投资省,运输能力最大,运费最廉,但易受季节影响,在水电站施工中一般只作为对外交通的辅助运输设施,还需设公路才能解决全部对外运输任务。④空运只在交通十分不便,采用其他运输方式显然不经济或工地急需某种器材设备的临时对外运输措施,大都采用直升飞机,起飞点借用城市已有空港,工地不特设机场5。
场内交通:联系工地内部各施工区间和为施工设置的临时交通运输,运输量和运输强度比较复杂,有外来物资转运,大量土石方搬运,混凝土浇筑及设备安装运输等,这些运输任务多与施工进度直接联系,运输时间和运输强度要求不同,运输方式和运输设备各异,而且由于水电站建设周期长,高峰强度大,重型车辆多,行车密度大,工区地形复杂,且场内交通线路在施工完毕后又大多废弃,即使部分留用,其运输量也将锐减,因此通常多采用临时公路运输方式,尤其在高差太,展线困难的地区(如基坑出渣线),往往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因而在保证施工安全、满足运输强度的前提下常降低规范要求的标准。其他场内交通方式有铁路运输和连续运输。前者常用于中、小断面隧洞出渣,砂砾料开采,混凝土熟料运输,但轨距宽窄不等,且各自成系统。后者常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散粒料、土料或混凝土熟料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建平 - 副教授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