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出矿机是指以强迫定向振动并部分借助重力势能使松散矿岩流体化实现连续出矿装入运输设备的装载机械。主要用于采场,溜井、矿仓等的出矿,也可用于选矿厂及其他工程给料。特点是可消除放矿过程中的卡块、结拱、堆滞和跑矿现象。放矿最大块度可达800-1200mm。
简介振动出矿机是指以强迫定向振动并部分借助重力势能使松散矿岩流体化实现连续出矿装入运输设备的装载机械。主要用于采场,溜井、矿仓等的出矿,也可用于选矿厂及其他工程给料。特点是可消除放矿过程中的卡块、结拱、堆滞和跑矿现象。放矿最大块度可达800-1200mm1。
类型振动出矿机按驱动方式分为偏心连杆式、电磁振动式、气动式、液压激振式和惯性振动式等类型。
(1)偏心连杆式。由偏心轮、连杆、振动槽、导向杆、激振弹簧、机架等组成。电动机驱动偏心轮问转,通过连杆带动振动槽往复运动,振动方向与导向杆垂直,在低共振或近共振状态下工作、输送距离长,生产能力大,多作为运输设备,现代出矿机中已很少使用。
(2)电磁振动式。由电磁激振器、振动槽、主振弹簧、机架组成。属于双质体振动系统,振频高,振幅低,振动波在矿岩中传播衰减快,只用于无粘性物料给料。很少用于出矿。
(3)气动式。结构简单,但动力费高。也很少应用。
(4)液压激振式。尚处于萌芽阶段。
(5)惯性振动式。利用偏心质量块旋转产生的惯性力来激振,振频和振幅变化范围大,适应各种不同出矿条件、使用最广泛。
惯性振动出矿机按振动特性分为波振型、摆振型、颠振型和平振型四类。
(1)波振型的激振由台面的弹性变形而沿台面传播。振动方向垂直于台面,振幅随离开激振器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适用于矿石流动性好、放矿量不大的场合。
(2)摆振型的激振使台面绕受矿端约束点作上下摆动。振幅由卸矿端到受矿端逐渐变小,能承受较大冲击力,多用于矿石流动性好。放矿量大的场合。
(3)颠振型的台面振动轨迹在中部近似圆形。两端则为长轴向外倾斜的椭圆,有利于矿石松动和输送,中国广泛采用这种振型。
(4)平振型用双轴或多轴激振器激振,台面轨迹可根据需要调整成直线定向或椭圆形,用于放矿困难和产量高的场合2。
基本构造惯性振动出矿机由惯性激振器、振动台面,弹性元件和机架等组成。
(1)惯性激振器是振动源装在台面下面,分为电动机带动偏心质量块的惯性激振器和振动电机两类。有单轴、双轴和多轴式,分别产生圆形、椭圆形和直线定向的激振力,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2)振动台面为钢结构,有柔性和刚性两种,前者为一薄钢板,用于小型机,后者用型铡加固,增强刚性。
(3)弹性元件有金属弹簧和橡胶弹簧,用以支承振动台面,使其实现所要求的振动,并减小传给基础的动载荷。
(4)机架有金属和混凝土两种,按安装方式分为有座式和悬吊式3。
工作参数主要有激振力、振幅和振频。激振力F=(2-3.5)G.N,G为台板、激振器和板上矿石的重力,其大小用一对相对旋转的偏心块各自激振力之间的夹角来调节,振幅为1-5mm,振频为13-25Hz。此外,眉线高度为合格大块尺寸的1.6-2.2倍,台面宽度应小于车箱长度,眉线角大于矿石动安息角3。
发展概况1957年苏联制成世界巨第一台振动出矿机。到1968年单质体超共振型惯性振动出矿机趋于完善,得到广泛应用。功率为10-22kW,主要为定向振动型。中国于1974年制成颠振型振动出矿机,已批量生产FZC系列产品,功率为1.5-10kW,台面尺寸为1.6×0.7-5×1.4m2,出矿能力为300-1500t/h,双台面机型的功率为7.5×2kW,台面尺寸为4×2.4m2,生产能力达2000t/h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