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经验型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经验型是描述抽象思维发展阶段的概念,即凭借主体经验的抽象阶段。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可以将初中生抽象思维的形成过程粗略划分为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和理论型抽象思维阶段。

定义在有关抽象思维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数学教学观和数学素质教育教学观为理论依据,初中生抽象思维的形成过程可以粗略划分为:

①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即凭借主体经验的抽象阶段;②理论型抽象思维阶段,即具有明确形式逻辑特征的抽象阶段。1

相关理论思维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概括性与间接性大大扩展了人的认识领域,使人能够从现在推测过去、预见未来。根据思维的不同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

皮亚杰将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水平按年龄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思维运算阶段、具体思维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只会通过感官与动作来认知世界,动作图式,为抽象思维的形成,积累感性的材料基础,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同外界取得平衡。在前思维运算阶段,儿童主要依靠自身感觉、体验和表象进行思维,儿童的思维具有了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知觉的集中性等特点。抽象思维的目的性、指向性开始形成。在具体思维运算阶段,此时的儿童具备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具体抽象逻辑推理等特点。在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开始成熟,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性与灵活性,解答论证问题时,能够进行演绎推理、组合分析等,形成成熟的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研究抽象思维困难的原因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

应用目前关于抽象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的工作做得最深入。他在《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中将“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分为9种成分。他认为,抽象思维是重要的动态的数学能力,它不仅存在和显示于活动中,而且在活动中形成与发展。

整个认识过程分为以下基本阶段1:(1)把数学材料形式化阶段,把形式从内容中分离出来,从具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中抽象出来。(2)概括数据材料阶段,脱离无关的内容并找到最重要的事物,并在不同形式的对象中找出共同点。(3)抽象推理阶段,进行适当分段的抽象逻辑推理,并且运用证明和演绎等各种方式压缩推理过程,并用简短的结构来进行抽象思维。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