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断裂带位于西部坳陷区尕斯断陷亚区,北以XI号断裂为界,南为切克里克凹陷,东南深入扎哈泉凹陷,西部与尕斯库勒湖相连,上盘发育尕南、跃西、跃进二号、跃东、跃东东、跃进三号等构造,其油气资源量达1.15亿t,已探明约3000万t石油地质储量。
简介阿拉尔断裂带位于西部坳陷区尕斯断陷亚区,北以XI号断裂为界,南为切克里克凹陷,东南深入扎哈泉凹陷,西部与尕斯库勒湖相连,上盘发育尕南、跃西、跃进二号、跃东、跃东东、跃进三号等构造,其油气资源量达1.15亿t,已探明约3000万t石油地质储量。该断裂带以北为柴达木盆地最大的尕斯油田,南部(阿拉尔断层上盘)为跃进油田,且在该断裂带上盘跃进二号构造,探明含油面积2.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422×104t。2000年在阿拉尔断裂带跃中构造上钻探的跃Ⅱ8-1井,在下盘3625~3626m E31地层发生强烈气浸,槽面见30%~70%针孔状气泡,见10%~20%条带状油花。电测解释油层24m/5层,油层最大厚度为8.6m,3627.4~3652m压裂初产104.4t/d,目前日产7t/d左右,证实了该断裂带油气资源丰富。1
阿拉尔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对阿拉尔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断裂的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等方面。
阿拉尔断裂的走向目前阿拉尔断裂的走向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中阿拉尔断裂的西段基本上已经达到共识:阿拉尔断裂西段为近东西走向。其东段观点出现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阿拉尔断裂东段为西段延伸,走向偏向东北方向;另一种观点为断裂在跃东高地东高点扭转为近南北走向,呈弧形。
阿拉尔断裂的倾向和倾角阿拉尔断裂的倾向和倾角目前分为两种,第一种为阿拉尔断裂断面南西倾、上盘上升的高陡倾角逆断裂,断面上陡下缓,基底顶面倾角可达60°,至浅层倾角可达80°以上;第二种是阿拉尔断裂东西走向段为西南倾,南北走向段为西倾,整条断裂倾角钧较大,一般大于60°,且上陡下缓。
阿拉尔断裂的断距特征阿拉尔断裂的断距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断距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均有规律地变化,横向上,自西向东逐渐变小,西端基底断距为4000多m,向东逐渐变小直到消失;纵向上断距自下而上逐渐变小,断裂所断开的层位也因为断距的变化而变化,自西向东也逐渐变深,断裂的长度自深层向浅层逐渐变短;其二,断距在平面上呈规律变化,自西向东,垂直断距与水平断距由大变小,反映断裂活动西强东弱。最大断距2950m,一般也在1000m左右。2
阿拉尔断裂带的演化关于阿拉尔断裂的发育史或者说活动时期,研究者在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之后,总结了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1)阿拉尔断裂具有早强晚弱持续性脉动活动的特征,其中以E1+2、E32活动较为强烈,在N1沉积前和N22沉积前经历了两次大的挤压燕山末期(压扭):走滑断裂。在早喜山期,阿拉尔走滑断裂继续发展,并且同沉积逆断裂初步开始发育,到了中喜山期,走滑断裂间断,强同沉积逆断裂继续发展。晚喜山期,阿拉尔断裂活动变弱,弱走滑断裂开始发展。直至喜山末期,活动强烈,走滑挤压逆断裂发育同时发展。
2)阿拉尔断裂形成时间较早,中生代及早第三纪时期开始发育并长期活动,经历了燕山末及早喜山期压扭走滑、断裂逆生长活动,晚喜山期强烈挤压、褶皱、滑脱两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深层(E—N1)发育同沉积断裂(块)及其上盘派生的同沉积断展背斜,浅层(N2—Q)发育强烈挤压背斜、滑脱(顶厚)背斜、滑脱断裂的剖面构造。
3)阿拉尔断裂从断距变化分析,阿拉尔断裂西段与原七号断裂为同生断裂,较早生成,持续发展,有相同的发育史,而阿拉尔断裂东段较西段发生早,同生性不明。从各断裂生长指数分析,阿拉尔断裂西段与原七号断裂有相同的发育史,E32沉积时,活动最强,以后持续发展,相对减弱,到N22沉积时又一强烈期。而阿拉尔断裂东段,指数极小,仅N22有明显活动。从生长指数曲线上明显看出,阿拉尔断裂西段与原七号有极强的一致性,而阿拉尔断裂东段与其不同。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