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偏爱型性骚扰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偏爱型性骚扰是恋童癖类型的一种。对于偏爱型性骚扰患者而言,他们以儿童作为性伙伴,并且一般未婚,尤其喜欢男性儿童,并且毫不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异常的。对于这类的恋童癖来说,与孩子发生的性接触才是通常的性发泄途径。

偏爱型性骚扰是恋童癖的一种。这类患者一般未婚,经常以儿童作为性伙伴,喜欢男性儿童,并且毫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异常的。对于他们来说,与孩子发生的性接触才是通常的性发泄途径,他们是有计划的。偏爱型性骚扰的恋童癖者不同于情境型性骚扰的恋童癖者,后者多数是有正常异性恋经历的人,有成年人作为性伙伴的,他们的儿童骚扰行为是冲动的,并因此感觉到憎恶和恶心1。

发病原因引起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但主要原因可以归因于如下几点1:

一、心理发展障碍:恋童癖患者经常将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并且带有孩子气的情感需求,并且认为自己在和儿童相处时在感到最为舒适。

二、社交孤立:许多恋童癖患者因为缺乏正常的亲密关系而感到很孤独。他们往往因为太胆怯而无法与成年人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并因此将儿童作为代替。

三、性唤醒体验:与儿童在一起时的性唤醒体验可能深深印刻是导致恋童癖的原因之一。

四、童年时的性侵犯:大约有一半的恋童癖患者在童年时都有过被侵犯的经历。而在成年后重复这些行为可能能够帮助他们找回童年缺失的控制感。

治疗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这种类型的性欲倒错能够被很好的治愈。而目前的大部分疗法只能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对儿童侵犯的冲动。一些研究者认为,恋童癖之所以难以被治愈,是由于恋童癖倾向的产生很可能与产前因素有关。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旨在于通过认知干预的方式,改变患者有关于儿童性侵犯的态度、想法和行为,并最终降低他们做出性侵犯的可能性。一般而言,认知行为疗法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但基本都包含自我控制训练、社交能力训练以及同理心训练。除此之外,通过信念重建疗法,可以改变他们针对儿童关于性的态度2。

行为干预疗法根据行为主义条件反射建立的观点,行为干预疗法提出可以通过训练的方式使患者在对儿童的性欲和厌恶刺激间建立连接,并在对成年健康女性的性欲和愉悦刺激间建立连接2。在临床测试中,研究表明行为干预疗法是有效的。但缺乏证据表明该疗法能够改变患者的性取向,或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有效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评论
🐲龙潭老鼠🐭
少师级
科普中国,普及科学。
202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