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操作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对于教学操作策略的设计,共有三种。单水平设计策略便是其中一种,另外两种分别是:任务分析策略和课堂水平策略。
具体内容单水平设计是基于整体学习比分散学习更有效的理论,研究教师应该清楚在一个单元内应教什么内容和用什么方法的问题。这促使教师提前考虑教学目标中的困难而进行全面的考虑,使教学设计更为有效。
单水平设计策略主要包括6个基本成分:
(1)目标。是行为目标、主题词和问题式的非行为目标的结合。
(2)内容。即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轮廓,而非具体知识点。
(3)技巧。来源于教学内容的技巧主要有:批判性阅读、略读和速读技巧;写作、记笔记技巧;合作和竞争技巧;报告和研究技巧等。
(4)活动。这里只需要把特殊的活动如演讲、辩论、参加与考察、实验与实习等活动写出来,而把常规活动作为课堂设计的内容。
(5)手段和材料。根据教学活动以及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阅读材料、视听设备、程序、图表和模型等。
(6)评价。包括由教师、学生或两者共同完成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如学生演示、展览、讨论、小测验、考试、讲评、订正和特殊训练等,用以评估目标是否实现和为改进单元水平设计获得反馈信息1。
单水平设计策略的设计考虑教师在进行单水平设计策略的设计时,应注意:
(1)学生的差异。即学生的起始能力和要达到的终点目标所需的中介能力差异。
(2)应具有变通性。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实际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而留有余地。
(3)尽量多由学生参与。教师心中应考虑所有学生,而不是让几个“尖子生”独占课堂,也应让害羞、内向的学生有所表现。
(4)评价与反思。教师应总结每次课堂的成败得失,记录学生对不同方法、媒介等教学活动的反应,自省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达到程度如何,课堂内容是否有应删除的地方,是否应该通过压缩与优化,来达到教学设计的完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玮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