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暴躁型人格障碍也称爆发型人格,也称冲动型人格。是一种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而又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并伴有冲动行为的人格,主要特征为情绪不稳定及缺乏冲动控制能力,暴力或威胁性行为的突然爆发也很常见。冲动型人格形成人格障碍后治疗较为困难,其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一般具有逐渐缓解的趋势,但往往仍遗留有人际关系的障碍,表现为对亲友和邻居的敌对态度。
定义暴躁型人格(Irritable personality)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人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
性质暴躁型人格可能会发展为暴躁型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易于发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态,是一类具有要进行某些行为的强烈欲望并付诸实施的精神障碍。由于发作过程中其有突发性,类似癫痫,故它又叫癫痫型人格。这种人往往在童年时就有所表现,往往因微小的事和精神刺激,就会突然爆发强烈的暴力行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从而造成破坏和伤害他人。这类障碍有多种形式,包括间歇性爆发障碍、纵火癖、偷窃癖、拔毛癖和病理性赌博等。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尚无完整的统计。
儿童少年期的行为异常或成年后的人格特征偏离尚不影响其社会功能时,暂不诊断为人格障碍。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一般认为某些机构如监袱、福利部门中的发病率高;Langer和Michael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Leightons则认为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总发生率大三倍。
应用诊断人格障碍者是暴躁型,必须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①有肯定的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
②行为暴发不能控制;
③不能控制或不适当地发怒,易与他人发生争吵或冲突,特别是行为受阻或受批评时;
④情绪变化反复无常,不可预测,尤其易暴发愤怒和暴力行为;
⑤生活无目的,尤其不能事先计划或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或做事缺乏坚持性;
⑥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要么与人关系极好,要么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
⑦有自伤行为。
暴躁型人格障碍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较多的,且男性多于女性,但我们在心理咨询中也发现了女暴躁型人格障碍者。暴躁型人格障碍患者起病早,而且与人的生理因素或童年创伤体验有关,因此一般的普通治疗没多大效果。在企业里,思想教育工作对这种人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一旦确知这种人是患有暴躁型人格障碍;企业应与其家属取得联系,让其去接受专门的精神治疗。很多精神病学专家认为用药物治疗暴躁型人格障碍有效果,且比心理治疗效果好得多。
治疗方法1、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外部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进入青春期的男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己身体的某些外部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的认识上,还要鼓励他们经常反躬自问和独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学习、成才上去。
2、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男孩体内的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另外,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健康成长。
3、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人生在世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他们的承受能力,并能对挫折采取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措施。
(1)培养必要的涵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己、互相等重;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
(2)升华。即使受挫,也要尽量转移到较高的需要与目的上去,把攻击的能量转移到学习、工作上来。
(3)补偿。受挫后,尽量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以获得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4)积极的认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量让他们学习好的行为榜样,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们。
4、运用行为治疗的系统脱敏技术,帮助患者克服行为的冲动性。
首先,施治者需找出一系列让求治者感到冲动的事件,让求治者给出他对这些情境事件感到的主观干扰程度,即SUD。治疗者按各事件的SUD将它们排列为一个等级,这个级被称为冲动事件层次。治疗开始,首先让求治者放松三、五分钟。施治者可以用语言暗示帮助求治者放松。例如,施治者可以说:“你感到你的身体变得愈来愈沉重,你身上的肌肉变得愈来愈轻松。你的手臂变得愈来愈轻松,你的双肩变得愈来愈轻松。你感到全身愈来愈放松。你感到非常舒适,非常愉快,非常轻松。”然后,施治者指示求治者:“当你感觉非常舒适和轻松时,就请抬起右手的食指示意一下。”当求治者开始做这一动作时,施治者口头指示求治者想象冲动事件层次中SUD程度最轻的事件,让求治者口头报告在该情境清晰地出现在头脑中时。他所体验的SUD程度。然后施治者指示求治者又进入放松状态,重复前面的过程,让求治者再想象刚才的事件,报告SUD程度。这样多次反复,如果求治者对这一冲动事件报告的SUD逐渐下降至某一较低水平且不再下降时,则可以认为求治者对这一事件的冲动已经消失。施治者便可换用冲动事件层次中的下一个事件,直至求治者对所有事件的冲动均基本消失。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玮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