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例模型1和群体体表征的混合模型、范畴模型以及情景模型理论由王沛和林崇德在对社会认知进行研究综述后提出,属于社会认知的理论模型。而社会认知一般涉及对社会信息的辨别、归类、采择、判断、推理等心理成分,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心理是以一定的结构存贮在人的头脑中的,结构及其部分之间具有相互关系。
定义样例模型1假定个体存储的样例表征,并把新刺激与这些已知例子作比较,从而做出判断。
性质样例模型1允许同样的特质被重复储存于多个例子中,尽管样例模型需要一个复合的表征,但表征是具体而非抽象的,根据这个模型,分类是基于从记忆中获得的范例的相似性,而不是抽象的原型。样例的恢复与使用往往无需意识性提取,并且绝大多数样例都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恢复。由于样例恢复往往是一种内隐过程,因而不能通过诸如定义或再认等典型的外显因变量测量来揭示。Smith和Zarate对最早的样例模型进行了拓展,其认为样例模型应该包含有社会判断过程,即样例恢复不仅负责社会信息的初始归类,而且也指导着社会判断过程。即社会概念是作为凝聚的样例重新概括,而不是作为抽象知识加以贮存的。
相似理论1. 群体表征的混合模型1:包括抽象知识表征和具体的样例表征,因而可以消除单一的范畴模型和单一样例模型的不足,但如果社会认知过程中存在两种表征,该模型没有说明是什么决定了相对是样例加工还是相对抽象加工。
2. 情景模型理论1:认为存在两种知识结构,即情境模型和概化表征,其中情境模型代表人们对具体事件和事态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在传递社会信息的过程中自动完成的,而情境模型的建立又为理解新信息和相关的人和事提供相应的基础。
3. 范畴模型1:其实是一种分类模式,认为人们一旦获得有关某个群体的信息,便会发展出该群体的一种概括化概念,即范畴。
不足1. 事实上人们经常是从群体信源那里获得关于某个群体的抽象信息,样例模型显然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力不足,因为样例本身就是拒绝抽象表征的1。
2. 如果没有一种范畴表征,样例集合就不能聚合起来,形成这种一致的概念或范畴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殷晓莉 - 儿童心理专家 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