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度目测方法是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方法,它是由人眼从背景中分辨目标物最远距离的观测方法。人眼在观察极限能见距离附近的目标物时,起着决定作用的是亮度差异。实际上,当透过一段大气去观测目标物时,人眼看到的是视亮度对比。能见度的目测对于人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物理过程,它与许多因素紧密相关,其中包括人的视觉条件,因此,能见度的估计受具体人的知觉和反映能力的影响,在能见度的估计上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
释义能见度目测方法是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方法,它是由人眼从背景中分辨目标物最远距离的观测方法。人眼在观察极限能见距离附近的目标物时,起着决定作用的是亮度差异。实际上,当透过一段大气去观测目标物时,人眼看到的是视亮度对比。1
特点目测法主观性强、误差大,因为目测法的“能见”与“不能见"界限不太明晰,外形轮廓由清晰到模糊过渡,只能凭人眼分,辨和主观判断,加上对比视觉阈值和照度视觉阂值随照明条和心理影响的变化较大,必然在主观上造成较大误差。各台选择的能见度目标物,就数量、分布范围、尺度大小、光学特点均难一致。有限的目标物,只能估计出几个能见度值,当能见度很差时,难以作出精确的测报。另外,目测法程序繁琐,工作量大,尤其在机场,飞机起落次数多时,能见度的测报次数相应增多,观测员的工作量相当大。在黎明和黄昏时,难以确定以目
标物还是以灯光为基准,易造成失误。2
方法及分类能见度目测法在白天采用目标能见距离(即晴空水平能见度),夜间采用灯光能见距离。
(1)白天气象能见度
白天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亮度对比感阈为0.02)的人,在当时气象条件下,能够从天空无云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地面黑色目标物(大小适度,常取视场角为0.5º~5º)的最大水平距离。
由于空气分子和气溶胶粒子对光有散射和吸收作用,人眼所感受到的背景与目标物的亮度并不是它们的固有亮度,而是视亮度。人眼至目标物之间的气层对目标物亮度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气层对来自目标物的光进行吸收和散射,起到削弱作用;另一方面,气层散射太阳光,起增大目标物视亮度的作用。因此,白天能见度是一个很复杂的大气光学现象。 1
(2)夜间灯光能见距离和夜间气象能见度
世界气象组织对夜晚气象能见度的规定是这样一个最大距离,在这个距离上可以看到中等强度的灯光。根据这种定义,在夜间观测能见度有很多困难,因为它与发光能见目标的选择有很大关系。为此,有些国家应用白天等效能见度来定义并估计夜间能见度,把夜间能见度也规定成这样一个最大距离,即保持大气透明状态不变,在白天将能看到标准暗目标的最大距离。1
所谓夜间灯光能见度(能见距离),就是视力正常的观察者在逐渐远离灯光的过程中,观察它刚好消失时离灯光的那段距离。夜间能见度观测所需要的参照目标物,应根据测站四周不同方位、不同距离,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固定的目标物。对于夜间的目标物,应尽量选择灯塔、引航灯,或带有常亮灯光的建筑物等。
在夜间观测能见度时,可以利用影响大气透明度的因子,通过对比观测,找出相关规律,来判定夜间能见度。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亮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