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是指采煤工作面周而复始地从采煤、装煤、运煤、支架、移输送机、控顶、检修等所有工序进行一遍为一个循环。搞好循环作业的关键是处理好工作面各工序、作业的时空关系。不同采煤工艺工作面的循环作业又各有其特点。
简介采煤工作面周而复始地从采煤、装煤、运煤、支架、移输送机、控顶、检修等所有工序进行一遍称为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后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称为循环进度。每天完成的循环数称为循环方式。每昼夜的工作班数及其生产准备安排,称为作业形式。搞好循环作业是实现工作面安全正常、均衡生产,优质、高效的保证。搞好循环作业的关键是处理好工作面各工序、作业的时空关系。不同采煤工艺工作面的循环作业又各有其特点1。
炮采、普采工作面循环方式炮采工作面的落煤进度一般为0.8m、1.0m和1.2m;普采工作面截深一般有0.5m、0.6m、0.8m、1.0m 四种。炮采时,一般落煤一次即放顶一次,一次落煤进度即为循环进度。对于普采,当截深为0.5m、0.6m时,一般割2刀放一次顶;当截深为0.8m时,一般割一刀放一次顶。即控顶采用“见四回一”的方法,实现一天2-3个循环;对于顶板好的工作面,也可采用“三、五”排或“四、六”排控顶,二采一准备,则一天完成一个循环。炮采和普采工作面基本是采用两班采煤、一班准备的两采一准的作业形式,也有不少工作面采用三班采煤、采准平行作业。两采一准在准备班可进行回柱放顶、机械检修、掐接输送机和缩短平巷输送机等工作。由于有专门的准备时间,不仅矿井设备有充裕的检修时间,也保证了回柱工作的安全。
但出煤时间少,影响工作面单产的进一步提高。三班采煤采准平行作业实质是每小班采煤和回柱放顶平行作业,工作面推进一刀或二刀进度,按放顶步距要求回一次柱,每日可完成多个循环。三班采煤采准平行作业出煤时间长,充分利用工时和回采空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采准作业可以做到边采边回,不仅缩短了循环时间,也缩短了工作面支柱的承压时间,有利于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但三班采煤作业方式准备时间少,设备的维修时间少。
因此,在顶板较稳定,回柱后即能冒落,支架布置比较简单,放顶工作量不十分大的工作面,确能抓紧在生产间隙进行设备检修及定期强制检修,矿井工作制度允许,可采用三班采煤、采准平行作业的方式,高产队不少采用这种方式。在放顶工作量较小的情况下,回柱放顶工作也可安排在半个班内进行,从而出现了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的作业方式,有的矿也曾试用过两采两准、三采一准和四班交叉采准平行作业的方式。应结合循环要求及具体条件合理选择2。
工序安排首先要弄清各工序进行时对工作面顶板的影响,各工序彼此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实测结果表明,在采煤机割煤时,其附近顶板剧烈运动,并急剧下沉,其影响范围一般约为25m左右,采煤机前10m左右,后15m左右。放炮落煤时会引起顶板下沉速度的突然增大,其波及范围在放炮处的上、下方各为15-17m,而剧烈影响范围又分别在上、下方5-7m的距离内。在回撤工作面靠采空区一侧的支架时,由于直接顶的冒落,破坏了上覆岩层的平衡,上覆岩层也将随后逐渐变形垮落,此时采空区一侧的支承点前移,导致顶板下沉急剧增加。据一些工作面观测,其影响范围约在15-20m之间,强烈活动区一般在上、下各5-7m左右。在周期来压时,由于老顶周期折断垮落的影响,无论采煤、放顶在工作面的任何部位进行,都要受到强烈影响,采煤、放顶两工序如平行作业,可能导致顶板难以控制,出现冒顶事故。
上述表明,工序对顶板下沉的影响很大的。为此在安排工序衔接时,要把对顶板影响较大的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开,以防顶板下沉叠加发生冒顶事故。
炮采工作面回柱放顶及放炮落煤两道工序对顶板下沉量影响较大。如工作面顶板同时受到两道工序的叠加影响,往往会造成顶板压力剧增,支架歪扭、折损,以至片帮、冒顶,所以回柱与放炮这两道工序,在空间上、时间上应予以分开。一般来说,回完柱再放炮,可以缩小控顶距离,还可以使回出的柱子少受一次放炮引起的顶板压力的影响,放炮滞后回柱距离一般30m,以避免出现回柱与放炮叠加压力影响区。通常,采支工序在生产班内进行,回柱或放炮工序在准备班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互相影响。但有时在生产班中也常需回柱或放炮,则必须在支柱完成的条件下进行,一般应在该回柱或该放炮地点上下30m范围内将柱子打齐打好。
采煤机割煤和回柱放顶在空间上的安排,沿工作面方向,工序之间一般错开30m,在时间上回柱超前割煤,其优点是采煤机总处于最小控顶距情况下进行割煤,相对减少了采煤机割煤时对顶板的影响。由于回柱在前,割煤在后,采煤机割煤后追机挂梁,使用回出的支柱、顶梁更加方便。
割煤方式和支护方式不同,在工序安排上也不一样。例如,采用单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工作面支架采用齐头直线式时,其工序安排为:当采高大于滚筒直径粘顶煤不落时,提前放顶眼震动炮→沿底割煤→挂梁→移输送机→打柱→回柱放顶→设备检修。
如采用单向割煤,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一刀,工作面支护可采用交错梁布置方式。其工序安排:沿顶割煤→隔空挂梁→回头反刀→沿底割煤→隔空打柱后完成一刀。
以上是指在正常条件下的情况,如顶板破碎,遇到地质构造、片帮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提前掏梁窝、挂梁或打贴煤帮临时支柱等1。
综采工作面循环作业1.循环及作业方式。
综采工作面的循环含意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通常是以移架为循环的标志,沿工作面每割一刀,工作面向前推进一个截深的距离,随即完成移架、清理浮煤、修整工作面和推移输送机等全部工序后,就算完成一个循环;另一种概念是以设备检修为循环标志,强调设备检修的重要性,在生产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出检修时间,在专门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面、平巷、上山、装车站全部设备的检修作业,才算一个完整的循环。一个完整的循环要达到多刀进度。
综采工作面的作业形式主要有三班制(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或两班采煤、一班准备)和四班制(三班采煤、一班准备)。从大多数综采面来看,四班工作制,三班采煤、一班准备的形式是较合适的。有的采用四八交叉制或三八制。考虑到煤矿井工作条件的特点,今后应向每班纯工作6h的四班工作制(四六制)过渡,逐步减轻工人体力劳动,提高效率。德国、波兰、法国、前苏联等国,也都采用四班作业,三班生产一班准备。
2.综采工作面工序安排。
在工序之间的安排上,注意以采煤机割煤为中心统一安排各工序,做到采煤机割煤、移输送机、移架三工序的合理配合。
根据顶板及煤壁情况,割煤与移输送机、移输送机与移架有以下三种工艺配合方式:
(1)及时支护方式,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支架(承压前移或迫降后移步),再移输送机,采煤工艺过程为采煤→移架→移输送机,为此,支架前柱与输送机的电缆托架间要富裕一个截深,这种方式宜在顶板破碎及易冒落煤层中采用;
(2)滞后支护方式,在采煤机割煤后先移输送机,再移支架,移架滞后割煤一定距离,这样顶板悬露面积较大,因此滞后距离不应过大,防止造成冒顶事故,一般规定移输送机滞后采煤机不大于15m输送机弯曲段长度),移架滞后不大于20m,其采煤工艺过程为采煤→移输送机→移架,这时在前梁下一般有立柱,支架的支撑力集中,分布均匀,这种方式在顶板较坚硬及不易冒落的煤层中采用;
(3)超前支护方式,如果煤壁片帮比较严重,可采取超前支护方式,即当煤壁刚发生片帮,不等采煤机割煤,支架就利用前柱与输送机富裕量向前挪移,其采煤工艺过程为移架→割煤→移输送机。在主副架组合的迈步支架中,往往采用移副架→移输送机→移主架的顺序。使用带有可伸缩的前探梁支架时,还可以先将前梁伸出,这也属于超前支护方式。
3.综采工作面进刀、割煤方式的工序流程及循环图表
将工作面各生序工序在时间上、空间上进行相互配合,并以图表形式进行显示,称为循环工作图表。横坐标表示一天的小时数,纵坐标表示工作面长度。综采工作面长为180m,一天四班工作制,三班生产一班检修。工作面采用单向割煤,端部不留三角煤的进刀方式,割煤后移架,返刀清理浮煤并推移输送机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强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