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非言语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体态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空间距离等。在进行非言语治疗时,我们要把握好体态语言,带给来访者更好的身心体验,使之放下阻抗,接纳咨询。
传入病人脑内的外界信息大多是非言语的。这种非言语的形象信息迟早要转变成有意识的认知,即通过言语中介成为有意识的认知活动,但在治疗过程中首先改变来访者病态情绪的是非言语的形象。针对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特点,安排来访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中,使传入到来访者大脑的信息与原来的完全不同。病人逐渐感到新颖、轻松、舒适、宁静、愉快,消除了原来的厌烦、紧张、不安、焦虑、忧郁的情绪,从而使原来的症状逐渐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让来访者聆听他喜受的乐曲,或让他弹奏、作曲;欣赏色彩鲜艳的画册,或者临摹写生;观看激动心灵的电影、话剧、戏曲、甚至参加演剧;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旅游,或者到风景如画的疗养院去休养。这一类通过非言语的心理治疗,有的已形成为专门的治疗技术,如音乐疗法、绘画(书法)疗法,雕塑疗法,心理剧疗法等等。其中大部分疗法虽然都要来访者参与,进行有效的形体动作和认知活动,但是主要通过非言语的音响、色彩、情境和动作信息来改变其心理状态,此外,环境的绿化、美化,布置诊室,包括室内灯光、色彩和各种陈设都起着非言语心理治疗的作用。
人类的非言语行为是非常丰富的。梅尔贝因(Mehrabian)曾报告过他及其同事对于非言语行为和不协调的信息的有关研究,实验表明,当人们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不一致时,其总体效果等于7%的言语联系加38%的声音联系加上55%的面部表情联系。即当言语及身体所表达的信息不一致时,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面部表情。因此,在心理治疗会谈中,治疗者决不能忽视来访者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伊根认为,一个有效的治疗者应学会“倾听”和理解下列非言语行为。
二、认识体态语言可以说,在一定文化背景或环境中,体态语言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公众语言,握手表示友好和尊重,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在治疗时,首先需要从来访者的言行举止中认识体态语言。
眼睛:俗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表达个体的情感。在两性中,女性更善于使用眼睛来传递信息。人
们可以从注视的方向、部位、时间长短、视线交流的角度来了解眼睛的体态语言。眼睛直视意味着咄咄逼人和侵犯;视线回避包含着心理拒绝;加拿大心理学家Berne通过对人际沟通中视线交流角度的研究,提出了性格的PAC理论:每个人的性格由父母(P)、成人(A)和儿童(C)三种心理状态组成,P型:视线向下,优越感明显;A型:视线平视,客观、理智和冷静为主,象一个成人;C型;视线向上,表现为服从和没有主见。
面部表情:个体内心的喜怒哀乐惊恐悲都可以通过面部肌肉的有意或无意运动呈现出来。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口中说“我很平静”的来访者表现出的游离眼神、局促表情、鼻翼扇动等焦虑情绪。治疗师的微笑会给来访者以接纳、投情和尊重的感觉。
身体姿势:在人际沟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点头、摇头、摆手、耸肩、握手、拍拍肩膀、竖大拇指、用小指拉勾、拥抱、倒一杯茶水等等,可以不由自主地显示内心情绪状态和感受。与我国的情况相比较,西方文化背景下个体的身体姿势应用较多。
空间距离: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在空间上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有相互的接纳也不至于看上去过于亲密,空间距离要根据来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治疗方法的不同来决定,避免与来访者距离太近或者太远而影响治疗关系的建立和发展。1
三、非语言心理治疗的方法音乐治疗音乐疗法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2
心理剧疗法心理剧是西方最负盛名的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创始人是雅各·莫雷诺(1889—1974年)。心理剧能帮助参与者将心理事件,透过一种即兴与自发性的演剧方式表达出来。观众也是演员,演员也是观众,他们通过舞台,演出心里的东西,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可以演出来。
绘画疗法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书法疗法古代书法家吴道子73岁,郑炎72岁。这是因为他们长期从事书法创作有关。古来书法就是与气血理论相通。讲究以气行笔,一笔而成,气脉相连。书法写字的姿势分两种,站立和坐势,其中姿态与气功中的站桩和坐禅功有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