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结果的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联结学习与经典条件作用的联结学习在产生的方式上几乎是相同的。但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联结学习的第一个事件不是环境事件,而是有机体的行为,其后紧跟着的也不是一个条件刺激,而是行为的结果。行为反应带来愉快的结果(如食物或奖励)会提高有机体做出这种反应的频率,而不愉快的结果(如惩罚)则会降低该反应的频率。这种行为结果称为强化物。因强化物的出现而增加有机体以后在相同情境下重复表现该反应的过程称为强化作用。

强化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正强化:凡是有机体的反应带来的结果能强化该反应的,称为正强化。2、负强化:凡是有机体的反应能使厌恶的结果停止,因而强化该反应的,称为负强化。应当注意的是,负强化不是惩罚。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使有机体行为得以增加的或者使某种反应继续出现,而惩罚则是阻止或减弱某种行为反应。

3、一级强化:由于直接满足有机体基本需要的刺激物的出现,而对反应所其的强化作用称为一级强化。4、次级强化:由于学习而间接使有机体满足的刺激物的出现,而对行为反应所起的强化作用称为次级强化。就人类的学习而言,次级强化物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社会强化物(如表扬、微笑、鲜花、关注等);活动强化物(如玩玩具、做游戏或者从事其他有趣的活动等);代币(或活动)强化物(如小红花、分数等)。1

强化程式所谓的强化程式是指在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实验中强化物的出现方式。强化程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两类方式有:(1)立即强化与延迟强化。立即强化是指有机体表现出正确反应后立即提供强化物;延迟强化则是指有机体表现出正确反应之后一段时间再提供强化物。(2)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连续强化是指每一次特定正确反应出现后都给予强化,这是最简单、最有规律的强化方式;部分强化即是指并非每一次正确反应出现后都给予强化,而仅仅是选择部分正确反应之后提供强化物。部分强化又可以分为四种程式:1、固定时距程式,指要经过一段固定的时距后才给予强化。2、不定时距程式,指在不定时间间隔后对正确的反应给予强化。3、固定比率程式,指在做出了几个正确的反应之后才给予强化。4、不定比率程式,指在不固定正确反应次数的情况下给予强化物。

要想有效地形成一种反应,最好先是进行连续强化,然后过渡到固定比率程式,最后给予不定比率程式。这种将不同强化程式混合使用的方法可以达成最好的学习效果。

惩罚惩罚的目的与强化的目的相反,强化是为了让有机体增加某种行为,而惩罚是为了减弱或消除有机体的某种行为。惩罚也可以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指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时,给予行为者一个不愉快的刺激。负惩罚是指当不希望的行为发生时,取消本来应给予的愉快刺激,如当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取消原本答应给他的玩具。

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的运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行为矫正和程序教学。在行为矫正方面,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或不予注意,对好的行为进行奖励,坏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而好的行为就会逐渐保留。程序教学允许学生选择短文回答问题,然后再按按钮看是否正确。行为的获得是循序渐进的,因此要遵循小步子原则,学习者是主的,要及时反馈。2

行为塑造行为塑造(shaping of behavior)是对个体趋向于成功的每一步都给予强化,以引导他们实现最终的目标。如孩子在学汉语拼音的时候,在他刚认得一个拼音时就给予表扬,然后在认得几个拼音时给予表扬,在孩子学会所有的拼音时给予表扬,对于每一步都给予表扬。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是指计算机里有一个预先安排好的学习计划,学生学习时与计算机处于对话状态,计算机能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并按照学生的回答来选择下一个学习课题或者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使每个学生按其能力循序渐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做到及时强化,实现双向交流,以小步子的方式呈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随时打断信息的呈现。3

生物反馈生物反馈(biofeedback)是指借助于传感器把采集到的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生物电活动信息加以放大,以视觉或听觉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个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并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加以控制。目前,这种方法可用于治疗头痛、高血压、酒精抑郁症等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