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指数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指标体系

有关环境承载力的指标根据用途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用于表达环境承载力大小的量化指标;一类是用于评价环境承载状态的评价指标;一类是用于指示环境承载状态以及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控制程度的监控指标。其中量化指标体系是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础,它包含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监控指标体系则是决策者最易操作和考核的层面。

指标选取原则环境承载力的有关指标应根据用途,遵循科学性、完备性、代表性、排他性、易操作性等基本原则进行选取。其中,评价指标的选择还需遵循“压力-承载力”的对称性原则。上述原则涵义相对清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在具体选择中,通常需要寻求各种原则之间的平衡,比如科学性与易操作性的平衡、完备性与代表性的平衡等1。

“压力-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是判断区域发展造成的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是否在环境系统提供的支持能力范围内。沿着这一思路,已经重新剖析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确定了新的量化思路。在此基础上,遵循上述原则建立起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别从资源供给、环境纳污、生态服务和社会支持四个方面表达环境承载力及其相应的土壤环境承载压力。特点是环境承载力指标与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指标一一对应,评价时环境承载力指标值可视为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指标的阈值,能够方便地评价区域发展是否超载以及超载/富载的具体程度。

在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中,资源供给能力侧重分析容易形成区域发展瓶颈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其中水资源的供给能力选用水资源可利用量表达,对应的压力指标可用水资源利用总量表达;土地资源的供给能力侧重土地作为活动场所、建筑物基地的空间承载能力,采用适宜建设土地资源量表达,对应的压力指标为建设用地总量。对于环境纳污能力,选用计算方法相对成熟的SO2、NO2与PM10以及COD与氨氮的环境容量分别表征大气环境容量和水环境容量,对应压力指标则用各种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表达。对于生态服务能力,比较研究表明,综合叶面积指数比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和生态绿当量等更能准确地表达森林、草地、耕地、湿地等生物群落的生态调节、支持和文化娱乐功能,故采用综合叶面积指数表征,并辅以森林面积(或森林覆盖率),对应压力指标为综合叶面积指数需求量与森林面积需求量。对于社会支持能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分别采用人均GDP与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表达,对应压力指标为人均GDP需求量与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需求量。

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指数尽管评价指标的量化与评价可提供准确、定量的超载/富载程度,但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财力、时间等。对于没有条件开展详细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地区,这里提供一套辅助的指数体系体系,即通过评价生态质量与环境质量相关指数是否达标,快速、定性地判断区域环境系统的承载状态及其超载/富载的大致程度。环境质量是否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环境系统能否承受污染排放压力。

为此,选择了常用的环境质量指数作为环境承载状态的指示指标。如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年均浓度和城市水环境质量等。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充对土壤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生态质量是否优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环境系统在资源供给和生态服务方面能否承载相应的土壤环境承载压力。这里选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中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土地退化指数指标表达生态质量状况。

土壤环境承载压力的控制指标体系减轻土壤环境承载压力与提高环境承载力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条基本途径,其中人类社会对土壤环境承载压力的调控空间要大得多。土壤环境承载压力的控制指标旨在表征人类社会减排降耗的能力水平,主要参考“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及其标准、生态市建设指标及其标准等确定,其控制标准为致力于减轻土壤环境承载压力应达到的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