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影响土壤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特性、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综合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土壤质量。一般认为土壤的内在质量相对比较稳定,它主要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影响较大。人为因素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在程度上均比自然因素的影响严重得多。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使土壤质量向好的方向变化,如定期施用有机质、采用保护性耕作、种植豆科作物可以保持或提高土壤质量。相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使土壤质量向坏的方向变化,如毁林、过度放牧、过量施用化肥等不合理土地利用和耕作管理,将会造成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而导致土壤退化,从而加速土壤质量降低。1
影响因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壤耕作。合理的土壤耕作使农业实现增产增收,不合理的土壤耕作会加剧土壤退化,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比如,坡耕地采取坡改梯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豆科作物轮作、绿肥轮作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将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土壤盐演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施肥。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将会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地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释放等,不可避免地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四、农药。过量地不合理施用农药,不但杀死了土壤中的有害生物,而且也杀死了土壤中的许多有益微生物,同时造成土壤残留,降低土壤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
五、地膜。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地膜基本上是不可降解地膜,其覆盖面广、厚度过薄、易破碎、残留量较大,在土壤中不易腐烂,污染范围大。1
土壤质量的评价原则建立一个合适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了解土壤质量的广泛内涵.,以便揭示不同自然和管理生态系统边界内土壤质量的变化。应该从土壤系统组分、结构、功能过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时间、空间和状态等的变化多方面来考察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指标体系应包含这些方面的指标与参数。
土壤质量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不像空气质量和水质量一样具有确定的标准和固定的评价方法。因为土壤有多种不同的潜在利用方式,如果没有必要的限制,不同的土壤对严不同用途的评价结果就会不同。土壤质量评价应针对特定的土地功能进行。同时,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土壤也应使用不同的指标体系。
选择土壤质址的评价指标时,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代表性。一个指标能代表或反映土壤质量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功能,或者一个指标能与多个指标相关联。
二、灵敏性。对土壤特性、管理措施、气候等的变化敏感。
三、通用性。能适用于不同生态系统,适用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四、经济性。测定费用廉价并且易于测定,现有土壤基础数据的组成部分如15N丰度测定费用高且需昂贵设备而不宜选作评价指标。
五、普及性。易于为多数用户理解并可应用到农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