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素蛋白酶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胃内含有黏液,且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有唾液咽入,检查过程中内镜容易被食管、胃内的泡沫样黏液干扰,降低视野清晰度,不利于微小病灶的检出。从而增加疾病漏诊、误诊率,延长检查时间。传统临床较常用利多卡因胶浆等祛泡混合剂进行祛泡,但效果一般。因此,在实践中找到效果较好的消泡剂增加视野清晰度,提高发现疾病的能力,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链霉素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裂解酶,能裂解胃黏膜表面的黏液,该酶于1962年从链霉菌培养基滤液中被分离出来,由Ida等应用于胃镜检查1。
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价值,丸山雅一总结日本早期胃癌的诊断经验,发现早期胃癌中约50%以上无临床症状,主要靠胃镜检查诊断,但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与日本早期癌占50%以上有较大差距,其中胃镜的观察的细致程度又是影响检出早期胃癌的重要因素。因此检查前的胃部准备工作是重要的,但由于胃部天然含有泡沫状黏液,当有胃粘膜病变时,胃腔内黏液和泡沫更多,使检查效果受到影响,并容易漏诊微小病变和不典型病变,需反复用盐水冲洗或吸引,延长检查时间。达克罗宁作为新型的用于黏膜或者皮肤的麻醉药物,麻醉起效快,强度深,毒性较小,不易影响到中枢神经。达克罗宁泡剂进入肠道遇到泡沫后,减弱泡沫表面张力,使其快速破裂。达克罗宁所含有的食用香精、甜味剂可降低患者的排斥感,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链霉素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切断胃黏液蛋白肽键而有效溶解胃黏液,提高胃镜检查可见度,因其在 pH 值 7 ~ 9的环境下才稳定并显示活性,所以要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作为胃酸中和剂 [8]。它和传统消泡剂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能真正溶解去除胃黏液,给胃镜检查带来更清晰的视野,提高胃镜对于微小病变,尤其是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链霉蛋白酶应用于胃镜检查可减少胃黏膜表面附着的黏液,有效提高内镜检查视野的清晰程度和可见度,提高对微小病变的发现能力,尤其可以帮助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且检查过程中较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好2。
链霉蛋白酶服药时间对胃镜视野清晰度的影响模糊的胃镜视野不利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改善视野清晰度而频繁的镜下冲洗和抽吸会延长操作时间、增加患者不适程度,也容易使医生产生倦怠和松懈的情绪,影响疾病诊治,因此清晰的视野是顺利检查的保证。目前国内胃镜检查术前准备多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其内含有少量的二甲硅油),利多卡因可以麻醉咽部,减轻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咽部不适,二甲硅油可以消除泡沫,对主要成分为糖蛋白的黏液没有作用,而黏液黏附于黏膜表面,容易掩盖微小病变。链霉蛋白酶是从灰色链霉菌的培养滤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它能切断糖蛋白的肽键,溶解糖蛋白、消除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且不被胃肠道吸收,副作用小。研究证实,链霉蛋白酶裂解黏液的最适合pH值介于6到8之间,所以要同时服用1 g碳酸氢钠,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为20~40℃。患者服药后需要做连续的翻身动作,目的是使药物与胃壁充分接触,也有研究认为,增加水的用量(使用100 ml),或许不用做翻身动作。
肿瘤早期显著的形态表现少,黏膜表面性状及色泽变化极为重要,根据国外经验,规范的操作程序可以显著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胃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准备,服用有效的药物消除消化道表面的黏液和泡沫,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增加微小病变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在安全性方面,文献报道链霉蛋白酶所致的出血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0.05%、0.02%3,出血的原因可能与其对破损黏膜的损伤所致,这与药物的特性有关,而皮肤瘙痒则可能与患者对药物过敏有关。有研究中无1例患者出现出血、皮肤瘙痒及其他不良反应。
总之,胃镜检查前联合服用链霉蛋白酶可以显著提高视野清晰度,检查前30 min服药效果更佳,且服用方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