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减少参与理论也称为脱离理论,是关于延缓和适应老化的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衰老是不可阻挡的自发过程,人到老年期应当减少职业活动和交往活动,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安享自由、恬静的晚年,这是适应老年期身心特点的一种策略或生活模式。关于该理论的评价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问题是当下发展心理学的一大关注点。
一、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有关延缓或适应老化的主要有如下四种至今仍争论不休的理论。(1)积极活动理论。认为社会活动时个体生活的基础,人到老年期同样需要活动,适应老化的基本的原则是积极的与社会保持接触,继续以往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自我形象以及充实感与幸福感。(2)减少参与理论或脱离理论。与前一种理论相反,这种理论认为衰老是不可阻挡的自发过程,人到老年期应当减少职业活动和交往活动,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安享自由、恬静的晚年,这是适应老年期身心特点的一种策略或生活模式。(3)连续性理论。认为人到老年并没有进入全新的生活方式,而是延续以前的活动模式,即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和爱好。只有这样,老年人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4)社会构造理论。认为所有年龄阶段的人包括老年人,都是以他们为自己构造的社会意义为基础参与每天生活的,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固定不变的生活模式。该理论关注的主要不是哪种适应模式,而是老年人对怎样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更适合其自身状况的解释或理解。显然这是一种较新的、更适合老年人实际的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因为它强调老年人的个体差异以及由此选择不同的适应方式。1
二、减少参与理论或脱离理论理论相关观点老年人减少参与活动水平的现象被称为减少参与理论或脱离理论。
根据脱离理论的观点,成年晚期个体通常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水平上从外界活动中逐步隐退(Cummings & Henry,1961)。在生理水平上,老年人的精力水平逐渐降低,生活节奏呈现出日渐下降的趋势。心理上,他们开始从人群中退出,对外界表现出较少的兴趣,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最后,在社会水平上,他们更少参与社会活动,减少了日常面对面和总体的社交活动,对他人生活的参与和投入也变得更(Quinnan, 1997)。2
脱离理论认为,退隐是一个相互的过程,由于社会标准和人们对老化的预期,总体上社会也在原理老年人。例如,强制性退休年龄迫使年纪大的人不再扮演与工作相关的角色,从而加速了脱离的进程。2
理论相关评价尽管脱离理论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支持它的研究并不多。此外,该理论受到不少批判,因为原本是社会没能为成年晚期的人们提供充足的机会去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它接受了社会再这方面的失败,然后在某种意义上将原因归咎于这些人自身。2
当然,某种程度的脱离并不一定是负面的。例如,老年人的逐步隐退能使他们有更多时间来思考自己的生活,更少受到社会角色的束缚。而且,人们能对自己的社会关系有更深的认识,更关注那些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人(Caestensen,1995;Settersten,2002;Wrosch,Bauer,& Scheier,2005)。2
绝大多数老年医学家都不同意脱离理论,他们指出脱离是相对不常见的。在大多数案例中,老年人仍能保持投入、活跃和忙碌,并且(尤其是在非西方文化中)社会预期也希望他们日常生活保持积极参与的状态。很明显,脱离并不是一个自动的、普遍的过程(Bergstrom & Holmes,2000;Crosnoe & Elder,2002)。2
三、相关的发展研究
随着时代发展,老龄化问题凸显,关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问题受到了心理学研究的广泛关注。胡安安(2017)3等人基于社会参与理论,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设施构建为老服务的新型学习网。同时,相关的老龄化研究也探究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与主观幸福感(李少欣,2017)4、生活满意度等多重指标之间的关系,力求为建立本土化的老年社区做出贡献(刘素素,2017)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何清华 - 教授 - 西南大学